第225章 孔捷三让阳泉(1 / 3)

两人顺着秘密小路回到寿阳县这边,与自己的部队汇合。

他的连队分散到阳泉各地,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对于一般的队伍而言,这样划分军队容易造成兵力涣散。

一旦有突发战事,部队来不及集合,很容易被人一波穿了。x33

甚至来不及反抗,被集中兵力一波清扫。

秋风扫落叶,根本不给你反抗机会。

但孔捷的部队不一样,这是一支从抗日年代熬过来的队伍。

他们习惯了游击战,习惯了隐蔽兵力,隐蔽自身的锋芒。

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宗师,看起来跟老头一样人畜无害,可一旦锋芒毕露,伸手可摧碑裂石。

他的基层干部很懂得如何隐蔽兵力,也很懂得在日常锻炼兵力。

一旦孔捷需要,散落各处的兵力便可以迅速凝聚,凝聚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一如溪水化长河,奔腾入海不复回。

段鹏是时刻跟着孔捷,和尚的老虎连更是兼顾警卫连的职责,这是不分左右的。

这一支特殊的部队,能完成大多数危险任务,也让孔捷感受到了特殊部队的魅力。

其他各旅各团也都效仿组建尖刀连,钢刀连,效果非常不错。

如果能让每一个连队的战斗力提升,这样的一支部队是可怕的。

“师长,接下来怎么做?需要侦察营提前行动么?”

孔捷摇摇头,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但该怎么实施还得再琢磨一下。

指挥部所在的阳泉,处在太原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像一根金钉扎在了晋军的七寸上,让它首尾无法相连。

晋军与中央军无法连接一片,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兵力优势。

这就使得阎锡山的兵力龟缩太原,难以舒展开。

北边有傅作义的部队,南边是革命区,阎长官的日子看似还行,实则压力不小。

如果让中央军进入山西,那他阎锡山还能不能说了算,就得看中央军的意思了。

石家庄方向陈列了十个师,七个旅,共十二万兵力。

这批人进入山西境内,仅有八九万人的晋军将丧失话语权。

或许国军这边也想着吞并山西,剿匪的同时,把晋军也一并处理了。

毕竟不是军阀割据的时代了,委员长也想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再多几个白崇禧,那他这个委员长还放个屁,说句话还不如放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