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8 轻松反推(3 / 6)

效果显着,水火无情嘛,一堆燃烧弹扔下去,密林中的德军炮兵,根本来不及转移,统统付之一炬。

这里描述的很简略,百十个字一笔带过,实际上从炮击到反制,整个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整个过程中德军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跟第一次试探性进攻相比,德国人的第二次进攻总算有了改进。

这里要说一下雷马根镇周边的地形。

跟水网密布的荷兰差不多,雷马根镇位于来茵河畔,河道自然也是很发达的,整个雷马根镇,周围一共有三条河,虽然都不是什么大河,不过对德军的进攻也能形成有效制约,毕竟河道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就是天然的反坦克战壕。

依靠这些河道,远征军的防守自然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布置,毕竟可供德军坦克通过的区域并不多,只要在重点区域布置足够数量的反坦克炮,就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进攻。

德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在经过上一次的失败后,这一次很聪明的避开重点布防区域,使用**将河道炸平,沿河道发起进攻。

齐宁总算得到了开火的机会。

呯呯——呯呯呯——

齐宁打空了弹匣,换弹匣的时候来到预备射击位置,继续向进攻的德军开火。

凯塞林也知道情况紧急,随着时间推移,渡河的远征军数量会越来越多,收复雷马根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德军一上来就全力以赴,几乎不计伤亡,全力进攻。

双方的阵地相距不远,德军在付出无数代价之后,总算将阵地推进到距离防线大约100米的地方。

>

这里也是极限了,距离再近一些,远征军的手榴弹就可以直接扔进德军阵地内,德国人现在连手榴弹都得省着用,**的数量也不多。

说起**,德军在193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MP38,绝对是个中翘楚。

MP38是德军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列装部队,因此得名。

跟俄罗斯的勃勃沙相比,MP38火力延续性略显不足,性能却更可靠,只是限于德军的后勤能力,MP38的数量略显不足,只生产了大约一百万支。

勃勃沙41年才开始装备俄罗斯军队,到现在已经生产出了400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