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2章 熟悉的地方(2 / 3)

一个很小的四合院,这条巷子也基本算得上是清水镇房屋年纪最老的一批屋子了。

而住在这条巷子的居民,极少极少是原住民,也就是说,当年这巷子刚刚落成的时候,并非最差的。

而是时过境迁很多年过去了,而当初第一批拥有这里面院子的人,基本早就搬离了这里。

留在这里的老宅子,要么卖,要么出租,所以这巷子里才原来越脏乱差。

因为低廉的房租,尽管远离了镇子的闹市中心区,但还是会有人过来租赁。

以前杨若晴认识的人里面,就有人在这巷子里住过。

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个人,起初是在清水镇混的,混的不上道,还去天香楼收过保护费。

但那个人很爱他的妻子,也是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出来混,又没什么技能……

那个人的名字叫李大耳。

后来跟了杨若晴,做了小弟,起初是让他来维护酒楼的安保。

后来培养着培养着,感觉他打理酒楼很不错,便将他们两口子一起带去了南方秀水镇那边……

那时候杨若晴是创业初期,因为骆风棠在南边从军,所以她将生意坐到了距离营地最近的秀水镇。

在秀水镇开了第二家天香楼,李大耳夫妻都过去帮忙。

再后面,杨若兰和阿豪也去了秀水镇,他们两对夫妻都在那边安家立业。

听上回杨若兰传回的家书里说,继李大耳的大儿子在秀水镇当地娶了一位人家的姑娘成家后,李大耳的二闺女也嫁在了镇上……

这两口子远在清水镇这边的亲戚,基本上至亲都已不在人世,其他都是些出了五服的亲戚朋友。

对于清水镇这个所谓的故乡而言,很可能秀水镇如今才是他们最想要长住的地方吧!

因为儿女们都在那边找到了另一半成家立业,两门亲家,还有这十几年做生意结交下的朋友,人脉,也都在秀水镇那边。

所以那边对于李大耳夫妻来说,牵绊和依恋的东西太多太多。

而眼前这破旧的四合院,太熟悉了,甚至当看到墙角那口破缸里种的一棵野栀子花树,杨若晴一度怀疑这院子很可能是当年李大耳夫妻住过的院子。

起初也是在这里租赁,后来李大耳赚了钱就买下了这院子,在后面去秀水镇,他们将这院子租赁出去。

等到最后决定定居秀水镇,有一回李大耳回来扫墓,将这院子全盘卖掉了……

熟悉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