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税收低(2 / 3)

也要有一个底线。”

“这样一来也就不至于被人钻空子,大唐的粮食税收也就能够有一个保障。”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吃了一惊。

“按照收成来收税,那万一有人把收成藏起来怎么办,到时候收取的税收岂不是要打个折扣。”

“没听说吗?虽然是按照收成收税,但是如果手上的粮食不够最低限额,就算是借粮食也要把税收交上来。”

众人闻言不由的皱眉思索起来。

李恪站了起来说道:“平遥县城设计的最低收税额度,也是经过论证的,并不是随意定的。”

“而且到了丰收的年份,收取的税收也有一个上限,如果超过某个数值,多余的粮食就会留在农民手中。”

“这样一来,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也就有了积极性,不至于会抗拒缴税,或者用各种办法偷税漏税。”

“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推广到全国,咱们大唐每个地方都可以这样办。”

“到时候因为收税而返回贫穷的人就会少很多,你们说呢?”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

“对啊,这种税收方式对普通百姓来说更加友好,收税的额度不会太死板。”

“丰收年份收的粮食更多,欠收年份少收粮食,这也算是用国家手段调节了百姓手中粮食的数量。”

“如果能够推广下去,百姓肯定能够安居乐业,大唐肯定是蒸蒸日上。”

李恪满脸笑容的对在场的众人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

要知道,粮食问题,在整个大唐都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事情。

虽然说隋朝时期积攒的粮食很多,但是经过战乱之后,各地粮仓的粮食实际上都已经有些不足。

因此粮食税的改良也是势在必行。

只是最近又闹了水灾以及雪灾,各种事情简直是一窝蜂的出现。

所以很多事情不得不往后推迟。

李承乾将这件事情记下来之后又对李恪问道:“除了粮食税的事情,你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想说的?”

李恪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说道:“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商税。”

“你们来到平遥县城应该也发现了,这里百业兴旺,商业自然也在其中。”

“你们会不会有种感觉,这里的商税应该很低,至少比其他地方低得多。”

听到这话,众人都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