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预算制(2 / 3)

“先生说的是两京制?”李世民一下子听懂了他的话。

两京制,也就是设立两个京城的制度。

两京制从东汉开始,设立“东京”洛阳、“西京”长安。

隋朝虽然没有明确的两京制,但也有东都洛阳,西都长安的说法。

到后来,唐高宗时期也施行了两京制,同样是洛阳和长安。

如今,韦安平提议发展洛阳,李世民一下子就能听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仅仅是两京。”韦安平说道:“除了长安和洛阳,江浙一带也要发展,还有广州的一带,以及幽州一带。”

“江浙、广州、幽州……”李世民重复了一遍,忽然疑惑道:“先生说的这三处,怎么都在海边?”

“因为海洋才是真正的宝库!”韦安平强调道:“我之前就说过,世界上七成的地方都是海洋,谁掌控了海洋,谁就掌控了世界。”

“朕明白了!”

李世民点点头,但又犹豫道:“可是,现在左藏库并不丰沛,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以后出了意外怎么办?”

这段时日,朝廷一直在大力发展民生,花了不少钱,左藏库都差点见底了。

查抄了长乐王府后,才好不容易补充了一点进来。

如果一下子又拿走了大部分的钱财,万一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到时候朝廷拿不出钱,是真的会要命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韦安平点头道:“所以我觉得朝廷的财政制度得改!”x33

“啊?”李世民微微一惊:“要怎么改?”

“改成预算制。”韦安平答道。

预算制,其实并不是后世才有,而是从西汉时期,就有类似的观点,也叫量入为出。

但预算制真正发展成熟是在北宋时期,并且作为财政制度出现。北宋时,负责做预算的机构叫三司,最高官员叫三司使,别称计相。

到明朝,取消了三司使后,这个职务划分到了户部,但真正掌管预算的却是内阁。

清朝也有类似的机构,而且结合了西方传来的制度和理财之法,变得更接近于现代的预算制。

“量入为出?”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词。

“是这个意思,但要更加详细。”韦安平点头道:“预算制,不仅要知道国家每年的收入,还要合理安排好每年的支出,能够更好的规划国家的发展。”

“比如通过统计去年的国家收入,预算今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