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 / 3)

围地势平坦,但好在寺里有一座高塔,登上塔顶,顿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韦安平脱口而出。

念完之后,他又觉得不对……这种时候,应该念杜甫的“会当凌绝顶”才对,怎么开口就成了王之涣的诗?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改口,就被李世民打断了。

“这是先生所作?”

“不是。”韦安平很诚实地答道:“这是后世大唐的诗人所作,一千多年后的学生都还要背诵,我只是脱口而出罢了。”x33

“千年之后,竟然还有后人吟诵?”李世民对此十分感慨,又充满了好奇:“这位才子是谁?”

“王之涣。”

韦安平笑道:“还没出生。”

“可惜!”李世民十分遗憾,但又不甘心:“先生还知道哪些大唐的才子?”

“李白,后世称为诗仙。”韦安平很快回答:“还有杜甫,号诗圣。”

“哦?”

李世民眼前一亮,然后就无语了。

“都还没出生。”韦安平又补充了一句。

没出生你说个屁啊!

李世民差点想打人,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难道就没有已经出生的?哪怕小点,也可以。”

他还没登基,也十分年轻,才二十七岁,完全可以等。

“这个年代的……不记得了。”韦安平摇了摇头,随后安慰道:“其实殿下不必在意。秦王府的文臣武将,已经足够优秀,他们后来的功绩也十分耀眼,足以名垂青史。”

换句话说就是:你们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靓的仔了!

不必再去寻找虚无缥缈的人才……

“先生说的是。”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却并未完全赞同对方的说法,毕竟谁也不会嫌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多。

就像后世玩游戏的时候,谁会嫌弃自己的ssr太多呢?

韦安平一听这话,就知道李世民还是不甘心。于是,想了想道:“殿下可有听过一句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从未听过。”李世民摇了摇头:“请先生指点。”

“意思是:殿下与其在我这里打探人才,不如完善大唐的人才选拔机制,让人才自己冒出来。”韦安平很快解释道。

“先生说的是科举之道?”

“对。”韦安平点头道:“这才是选拔人才的正确方法。科举制一直延续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