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国尉大人不能臭在这里(1 / 3)

次日,幸存的士兵抬着屠睢和于广回到了军营。

军中充斥着诡异的氛围。

主将战死,寻常会出现三种情况。

其一、失去主心骨,军队溃败,军心涣散。

其二、副将立即接过指挥权,有条不紊地指挥军队撤退。

其三、全军同仇敌忾,立誓为主将报仇,将对方杀得大败。

第一种情况或许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其它六国,对于大秦来说,几乎不可能出现。

整个秦国依靠军功制度运转,秦国的制度为战争而生,整个国家更像是一个战争机器。

对于大秦锐士这样的敢死之士来说,在战场上战死并不可怕。

而屠睢也算不上是他们的主心骨,在军中并不得军心。

屠睢是陛下钦点的主将,他们听从的是主将的命令,不是屠睢的命令。

屠睢死了,主将自会有其他人接替。x33

军中依旧运转有序,丝毫没有慌乱。

军中大权暂时落在了王毅手中,而他自知以自身能力并不足以坐上这个位置。

正愁于怎么将消息快速传至陛下与其他将领手中,以及屠睢的遗体如何安置。

屠睢的位置掌管的不止他们军营里的这些人。

屠睢负责南征五十万大军的总指挥,因为百越各地分散,这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

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这五十万大军里有十万左右是原本楚国的士兵。

打乱分散到五路军队中。

屠睢亲自领兵十万入番禺,而后追击西瓯首领译吁宋至此。

如今这里的十万人只剩六万,原本充入他们军中的两万楚军,也就是于广手下的将士。

此次随屠睢和于广出兵,几乎全军覆没。

让他统领此地六万人倒还不成问题,可五路大军需要人来协调作战。

之前屠睢将离他们最近的三路军队调遣过来围合译吁宋,按路程恐怕差不多到了。

届时还要和其他军队的将领周旋,王毅心中烦闷。

至于全军同仇敌忾,立誓为主将报仇。

他们会全力以赴拿下西瓯,但那是为了大秦,不是为了屠睢。

以之前屠睢的作为,将士们多少有点怨气。

但屠睢已经死了,而且还是他们的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