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死婴(2 / 3)

用一条一条的播种方式,撒在地上,用锄头挑起土壤盖个一寸来厚。

土层太浅会影响种子吸水,太深会让种子在出土时受到阻力而花费很长时间,中间需要拿捏的细节很多。

如若是秸秆还田的麦田,播种后要适当的压一压,这种麦田土壤中大孔隙多,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深扎,且极易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一旦遇到寒潮,麦苗很容易受冻。

所以在播前未浇水的地块,通过压土可以破解地表的板结层,有利于出苗。

云若这是山地土,且翻的细腻,直接覆土就行了。

播种完,老三和二虎从河里挑水浇地。

五亩地,浇水就是一日。

等云若将地里全部整完,杨林家开的六亩地基本可以下种了。

实在是儿子,孙子多的好处。

晒种的过程,是若娘去族长家看着族长的两个儿媳妇完成的。

县里县太爷的那位小妾,就出自族长家二儿媳妇马氏的肚子。

马氏看到云若,鼻孔都要朝天了。

整一个万分瞧不起。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了吧。

云若没理她,只跟杨富的媳妇儿高氏说话。

播种是帮着一起的。

等族长家的忙完,隔壁的地里已经可见绿色的小苗。

种子发芽了!

杨林在种子播完,每天都要过来转几次,云若家的地里出苗,还是他第一个发现的。

云若自播完种,就开始想怎么才能多弄点肥了。

种地,跟产量最相关的,就是肥能不能跟上。

她也把这话跟老族长说了。

不过想来,世代以打猎为生的族群,知道的未必比她多。

最好的还是要圈养一些地肥生产者,比如猪。

之后,每次渡河日老三和二虎都去云若藏粮食的地方搬运。

她在山洞继续往上的高地上挖了两个地窖。

将整个地窖布置得干燥通风,可以最长时间保证粮食不腐坏。

后面几次运粮,杨林要看顾麦苗,没再去镇上。

渡河的大爷被老三买的一副旱烟袋给收买了。

对于他们带回来的东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他们将粮食都运回来,已经进入十二月了。

这将是云若来个元安朝的第一个寒冬。

也不知道老四和老五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