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狩猎仪式(2)(2 / 3)

蚁的世界 德鲁伊爵士 1081 字 2023-03-04

雌性来说,当然也可以算是美餐一顿。

在一项对勇斧螳的研究中,实验者将雌性分成三组,通过喂食控制它们的营养状况,用以分析弑夫行为对后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营养不良的雌性生产的螵蛸(螳螂的卵块)重量会大打折扣;但如果让这些如狼似虎的雌螳螂吃掉配偶,它们的螵蛸重量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实验记录揭示了没有进行这项实验的原因——吃得好的雌螳螂基本不吃配偶。

而对于另一种螳螂——地中海虹螳的研究直接对比了吃配偶和没有吃配偶的雌性,却得出了另一个结果: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并没有产下更多的卵。

总的来说,对于饿得两眼发直的雌性来说,雄螳螂是送上门的食物;但是对不那么饥渴的雌螳螂来说,可能真不缺这一口吃的。

而雄螳螂也不会为了后代主动牺牲自己!雄性螳螂接近雌性的时候,总会小心谨慎,从背后悄悄接近。当差不多进入雌性的攻击范围之内时,会找准机会一口气跳到雌螳螂背上。如果尾行中的雄螳螂被对方注意到了,他们往往会落荒而逃,对于被配偶吃掉这件事,雄性是会极力避免的。毕竟保住小命才能有更多**机会,留下更多后代。

不仅如此,营养状况良好的雌螳螂不但对配偶更客气,在雄性眼中也显得更有魅力。亚利桑那螳螂是美国西南常见的种类,研究者们发现这些螳螂的雌性在饥饿的时候袭击雄性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于是,它们的雄性不但偏向于追求吃饱的雌性,而且在野外记录到的**活动都发生在雌性营养积累得最充足的月份。

另一些研究则表明,营养充足的雌螳螂释放的信息素对雄性的吸引力更大。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雄螳螂不能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也没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周旋与躲避。如果雌螳螂也因为没有得到细心的照顾而饥肠辘辘的话,吃配偶的戏码就会频频上演。

关于螳螂“性食同类”行为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斧螳、刀螳、薄翅螳这些大型、强壮又凶悍的螳螂上。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它们比较常见,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它们吃掉配偶的几率相对较高。

薄翅螳和中华大刀螳是两种分布广泛的大型螳螂,广布欧亚大陆和北美。由于它们的雌性性格暴烈,因此雄性殒命的几率自然也就更高。薄翅螳在野外吃掉配偶的几率大约是三成,而中华大刀螳雄性个体在野外**中丧命的几率是约为两成。可以看出,就算面对最危险的攻略对象,自然状况下,雄性大部分时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