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对大企业垄断说不(2 / 3)

法则,帮慢慢将这一信条应用到了自己的社会生活中。M.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市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1862年1月,威廉四世在荷兰国会上,左手持堪称经济界的圣-经《国富论》,捧着《进化论》,他要求荷兰国会和**推动民众思想开发的同时,也要求在社会经济中发展自我调节能力,为经济自由竞争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土壤。

由于威廉四世的强力支持,这两种思想在荷兰的传播,都进一步使得荷兰人坚定自由放任的经济策略。

1862年年初,在荷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21名的格兰宁根大学里面的经济学院院长萨克姆教授,时常在课堂上用适者生存的理论给学生们进行类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萨克姆的观点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社会达尔文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人们的商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支配。

显而易见,崇尚自由的荷兰人不喜欢**对经济进行严格的管制,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也会反对**在经济领域实施一些规范性的举措。

正是在这样的意见下,荷兰内阁**和州**推行了一系列的及经济管制措施。最为显著的就是银行法、关税、完善立法机构的额内部结构以及公用土地给与铁路公司。荷兰人并不认为这些法规与自由竞争的理念相悖,相反,正是这些法规为荷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随着大型企业和金融组织的发展以及荷兰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动,荷兰人渴望获得更多的工业化带来的商品成果和服务,同业也担心新的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

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形成了垄断,他们强大的势力已经对社会的稳定有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荷兰精英对于工业巨头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垄断上:加入东印度公司继续存在,他们之前拥有150条运输船,会垄断荷兰往返世界各地超过80%以上的运输能力,然后抛出高额的垄断价格,势必危机运输行业的权益,对荷兰海外贸易形成自我打击。降低荷兰的工业化中运用海外资源的便利。

目前,虽然有些垄断家确实提高了不合理的价格,但尚未形成趋势。相反,商品的价格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