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奇葩子孙一(1 / 3)

这次端午节,大明百姓过得很以往不一样,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消息在某些人的有心散播下,让他们吃瓜吃了个够。

虽然他们连皇帝有多少个儿子都不知道,可是讨论起来却是唾沫横飞。

个个变身为朝堂大臣指点江山。

一个说必须还得是太子继位,太子是正统,只要不让那个败家子皇太孙继位就是了。

另一个愤愤不平,明明“成祖”才是大明君,史书都说他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冒风险呢。

前面人就指责“成祖”是造反起家的,这就不名正言顺!x33

其他人就不服了,什么叫不名正言顺,他们只知道“成祖”治下,百姓们有好日子过,而且太子会不会早死还说不定呢!

要是太子一死,又是皇太孙继位,他们可就苦了。

没错,这些讨论的人以为太子朱标只有一个儿子。

最后争来争去,居然争出了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太子先登基,然后把皇位传给他弟弟“成祖”不就行了吗。

民间闹得沸沸扬扬,也都是嘴上功夫,大臣之间的风起云涌那才叫,赌上一家甚至一族的性命**实弹的站队。

不同于百姓们隐隐偏向于“成祖”,官员们多数站在太子朱标一方。

没办法,他们已经投资了太多了,太子理政多年,不知多少官员与他有过牵扯。

还有因为老朱的偏心,几乎所有官员都在东宫挂名。

饶是如此,燕王朱棣也不差,总有投机者想烧冷灶,而且作为唯一的“冷灶”,某种层面上,他还挺抢手的。

并且徐王妃出身开国功臣徐家,她爹是徐达!

这份巨大的**资本,徐王妃自然要为她的丈夫争取,连日来往娘家交流感情。

这些都落到了朱元璋的眼里,一一记下。

无人注意,各地兵马纷纷有了动作,有名的道观殿宇俱被团团围住。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日早朝,能活着喘气的爬着都爬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早朝没有大臣争吵,也没有天灾人祸等着陛下裁夺,结束的特别早。

望着底下臣子如饥似渴的眼神,朱元璋有点烦躁,敲敲龙椅的扶手:

“看朕有什么用,得看柳仙什么时候来。”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一道魅惑华丽的声音:

“本君最信守承诺了,早早便到了的。”

其他人还在发懵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