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赵佶登基,龙牙米熟,觉醒红色之力(1 / 6)

工业社会是什么?

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好理解,是机械代替人力的社会生产关系。

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是文明的进步,但却是腐朽王朝的末日。

当大批量的低价工业品征用低廉的价格销售四方的时候,王朝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周期律的末尾。

小农经济下,工业品的出现直接摧毁了无数的循环生态。

之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若王朝的统治者有先见之明,不进行苛捐杂税,小民生活自然可以过得去。

但是……

王朝的上层社会可不允许。

皇帝的中央集权的好坏,跟皇帝的智慧、见识和魄力,理想抱负有很大关系。

宋朝时期,皇帝是一个圈子。

很多皇帝,都是被外界塑造成为独特的灵魂,然后为实现人生目标而活着。

他可以骄奢**逸,他可以好大喜功,也可以附庸风雅。

皇帝的英明与否,要看身边环境。

皇帝下方的士大夫统治层,心思就比较复杂了。

他们受到的儒家文化思想早已经经过统治者的**修饰,变成了维护统治和拉拢人分割利益蛋糕的工具。

很多士大夫容易迷失在权利和欲望之中。

士大夫组成的官僚很多时候要看有没有一个好领导。

若没有英明的领导者,大部分官僚都会变成保护住自己官帽子的人。

在大宋对付士大夫和官员宽松的环境下,官僚很多时候都是在得过且过,能稳则稳中度过一生的。

士大夫最核心追求是想着保护自己的官帽子,还有个人利益,为家族而奋斗。

宋朝百姓的小民们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要看统治者的兴趣爱好。

宋朝皇帝赵煦身体虚弱,但是个合格的皇帝。

当他跟士大夫们看到自家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可以获取大笔的金钱后,以他们为首的人开始了调整产能计划。

统治者用这些不值钱的物品换取廉价的军资和武器,然后整顿百万禁军和边军,试图重塑军务,夺回河套和十六州。

宋朝的皇帝,还有枢密院的章淳,刚开始是想循环渐进地采购这些低廉的武器和工业品,然后吸收消化的。

但宋朝士大夫跟将门贵族组成的资本是极为贪婪的。

他们打着各种正大光明的名义,收购各类茶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