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顶戴花翎和民心,需要二选一(119章又封了)(1 / 6)

封建社会对粮税非常看重。

士农工商的环境中,社会的所有压力,全都施加到耕农身上!

修理河道,整理道路,筹备军资,赡养大军和官员,提供皇帝娱乐……

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百姓交税的前提下。

税收是一个大问题,没人交粮税,王朝必亡!

耕农们的税交不得了,农民活不下去了,王朝必定大乱。

就像内忧外患的大明朝,摊派过重,然后找不到开源的方法,王朝被自己活活穷死了。

这些苛捐杂税若是没得选,大清百姓忍着牙交就行。

他们明知道这些税务不合理,但还是交!

因为没人给他们撑腰,没人给他们做主!

大清的屠刀太狠了。

一人拒绝缴粮,动辄一村,甚至一镇的屠灭。

如此粗暴的收粮方式是血腥的,也是灭绝人性的。

百姓们畏惧特权,但也渴望成为特权!

士绅们有优待,大清百姓们都渴望成为特权阶级,渴望着摆脱泥坑里刨食的命运。

士绅们靠着特权少缴税。

当了衙役的官差们疯狂针对百姓。

集权的封建制度下,他们的行为模式早已经固定,无法更改。

而当建筑公司出现,给了百姓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陈牧这听到百姓说税的事情后,明确提出“我们拒绝任何不合理的强制征粮食的行为。”

百姓们担忧不已却又跃跃欲试!

大清苛捐杂税太多了,多到能让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步!

若不是盛世中有红薯,也许百年国运早就破了。

但百姓们还是担心。

“你们怕什么?我们怕大清吗?”

百姓们心想,陈牧他们还真不怕!

九个月前,这些人只用五百人,就揍得大清绿营2万士兵抱头鼠窜。

他们轻松攻克广州,冲入总督府。

他们逼得李侍尧罢战,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百姓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挂着“邻里互助”的农业指导员们,给跟陈牧工作的工人知识支持,提供各种便利和福利。

这些有家属或者亲戚在建筑公司工作的大清百,是姓记在心里的。

他们从心里认同陈牧这边有实力。

他们渴望成为陈牧的一份子!ωω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