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退股承诺书(3 / 4)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1381 字 2023-03-02

钦点状元的事,至此似乎再无悬念,一切都已经水到渠成。

“陛下,我看今科状元,非高希莫属了。”

永乐皇帝笑而不语,他接过随侍太监奉上的朱笑,在高希和马乐的名字上,都画上了红圈。

“陛下这是?”

“都是状元!”

永乐皇帝原本确实是想偏袒高希,但他没想到一场演武,竟然将化名潜伏到京师的瓦剌大汗马哈木挖了出来。

凭此功绩,点高希为状元,谁都不会再说什么!

实际上,点状元事小,无意中捞出了瓦剌头子马哈木,这才是大瓜。

永乐皇帝虽然不至于天真地以为,“抓了马哈木,就能让瓦剌停止骚扰大明边境”,但至少可以让瓦剌内部乱上一阵。ωωw.

再有,马哈木这一年多来对大明的不敬,在边境上的各种小动作,这次可以一并算总账,以儆效尤。

但大臣们千算万算,也不曾料到,永乐皇帝大笔一挥,一下子点了两个状元。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中国科举史上,有过不少“双状元”的故事,但实际上都算不上是“一科双状元”。

比如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有一对叫宋庠、宋祁的兄弟同科应考。

先是弟弟宋祁殿试发挥出色,被十四岁的宋仁宗点为状元,哥哥宋庠为探花。

但那时候宋仁宗还没有亲政,实际执政的是章献明肃太后。她认为,弟弟排在哥哥前不合适,就重新点了哥哥宋庠为状元,弟弟宋祁却被排到了第十名。

严格来说,这并不能说是“一科双状元”。

而永乐皇帝在此点的双状元,是货真价实的双状元。

高希和马乐,两人的文章不分上下。

论廷对,高希其实是和永乐私下开了一个小玩笑,算不得廷对。但高希对于朝局的看法、大明内外形势的分析,永乐皇帝、朱高炽、杨士奇多有领教,已经不需要靠殿试时的廷对来考察。

马乐却是临场发挥,举止得宜,话不多,却都能说到点子上,殊为难得。再看马乐的殿试策问,那真是气象万千。公允地说,要超过高希那篇策问一些。论事更触及根本,论理更鞭辟入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高希那篇策问,是马乐在真实历史中,临场殿试时写出来的文章。

而在穿越者高希的扰动下,马乐已经提前练过了这个题目,殿试时不过是将之前练得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