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最后一次(1 / 3)

翌日清晨,易衡起床洗漱完毕后,就来到八角亭巷口的早餐店。

如果说晚餐有时候易衡兴致来了还会自己动手做的话,早餐就几乎不可能了。实在是不怎么方便。

而巷口的早餐店里,大家邻里乡亲的,易衡还混了个专属的靠窗位置。

王婶只问了一句“老样子?”见到易衡点头,就忙活去了。

整个早上,易衡一般不出摊,会在早餐店里坐上很久,听听往来客人的交谈。

大多数都是市井闲话,偶有政策时事。

除了收音机以及摊位上的交流之外,早餐店,是易衡为数不多的收集信息的地点之一。筆趣庫

在易衡看来,哪怕是眼睛瞎了,也要尽量的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乐观、淡泊、不惹麻烦,是他的宗旨。

所有阴暗的事物,就让它一直处于黑暗中好了。

易衡需要的是光明!

“听说了没?街道办事处的几个同志在宣传,从今儿个开始,边上的民俗博物馆又要搞内部装修了。”

“这不是才装修过没多久吗?我看呐,**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吧?”

“嘿嘿,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不是**钱多,而是管事的人想要从中捞钱。……你们想啊,市价一千出头的木料他们就敢报价两千多,这里面的水分,啧啧,你品,你仔细品,……”

“没看出来,老李头你真行啊,懂得不少,……”

“哪里哪里,凑巧我家远房侄子就是干木料加工的,……我跟你们说啊,这装修里面的行当,水可是太深了。不然,我给你们再说叨说叨?”

“好啊!——”很快的,不少人就起哄着让老李头多说说。

市井生活大抵如此。

而易衡对于所谓的“装修内幕”并不怎么在意,反而是民俗博物馆搞内部装修这件事情本身,让易衡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

一般而言,博物馆、图书馆这一类场地,和易衡这样的盲人是没有什么交集的。

几人提到的民俗博物馆,就在紫阳街边上,是前些年紫阳街区修缮的时候搞起来的。内部的陈设,说白了就是一些民俗器具,像是早年的蓑衣、捣臼、石磨,又或者是雕窗、剪纸工艺之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紫阳街区的老旧房子里提供的。

平日里,本地人参观的不多,只是作为紫阳古街历史底蕴的一种补充存在。

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特别是孩子们,倒是可以去看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