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连舢板鸿沟变通途(1 / 3)

鸿沟,由战国时期魏国修建,成为连通黄河与淮河的人工运河。

楚汉相争时,项羽曾与刘邦划鸿沟而分天下,令鸿沟名声大噪。

一个官渡沙盘摆在冀州军大帐正中间。

冀州军与河南联军正好以鸿沟为界,分南北立营,正与当初楚汉相争时相似。

东方帅看了鸿沟以南的地形,方才明白联军将决战地点定在官渡的真正原因,对荀彧与荀攸当初入冀州时就已经准确推断出联军防守地点感到万分佩服。

黄河宽阔,到处都可渡河,防守黄河沿岸的话,冀州军可以随时绕过防守之处袭击联军之后。

而官渡位于鸿沟之畔,又有虎牢、巩、洛等几处要隘卡住,令冀州军无法绕行。

当然,一路行军至淮南再绕也不是不行。

只是那样战线会拉长,且淮南多水,不利于骑兵驰骋,搞不好会出意外。

况且东方帅也并没有打算绕行,要打就堂堂正正的打一场,才有震慑作用。

有甘宁的水军守护,用舢板连成一条水上通道过鸿沟不难。

这或许也是诸侯没想到的,他们多半是想先半渡而击,给冀州军造成一定损失,杀一个下马威。

却不料东方帅也正想在渡河时给联军一点小小的教训。

主要是过鸿沟后怎么打的问题。M.

官渡布防已经在沙盘上清晰的显现出来。

袁绍的六万兵马居中,曹操与袁术各五万兵马分左右拱卫,陶谦与韩馥各三万兵马于侧翼。(大致数,黄河中各有点损失。)

五路诸侯人马各占据有利地形,难以一时间攻克。

一旦攻其中一路陷入胶着,另几路便可在冀州军后方发动攻击,形成合围之势。

怎么打?

东方帅手下的谋士及武将意见首次出现了分歧。

徐庶建议过鸿沟后,直接推进至袁绍的中军之前,打垮袁绍,则其余诸侯不足为虑。

荀攸建议先打两翼的陶谦与韩馥,再与袁绍、曹操、袁术的中军决战。

一个先难后易,一个是先易后难。

其实两种打法都可以,各将领都有信心能在打垮一方势力之前,顶住另几方势力的包抄兵马。

两位军师也表示随便东方帅选择何种方案。

只不过黄忠与太史慈支持徐庶,颜良文丑却支持荀攸,一时间争执不下。

东方帅看了下自己这边的阵势,顿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