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古代的蒸器(1 / 3)

美食复苏 四里阳江 1199 字 2023-02-21

“余大厨,你知道这是什么?”

注意到徐来眼神的变化,夏江河顿时眼前一亮。

突然觉得,今天把徐来叫过来,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不知道。”

徐来摇了摇头,给出的答复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愣。

“你……怎么能不知道?”

夏江河张大了嘴巴,一下傻眼了。

适才,他分明看到徐来眼神的变化,那绝对是看到熟悉事物的眼神。

可现在对方居然说不知道。

“您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

“我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知道它应该是干什么用的……”

徐来额头冒汗,连忙解释。

眼前这件青铜器,呈盆状,两侧各有一耳充当把手,这个造型已经非常接近而今带把手的锅了。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锅”的中间,多了点东西。

它中间有一个凸起来的“柱子”。

“柱子”的高度几乎与锅的边缘平行,内部中空,且顶部还有四个气孔,呈现出莲花的造型。

其实徐来很清楚这是什么,因为在地球那边早就见过了。

只不过,他现在肯定不方便说。

要是一口说出这玩意的名字,那还不得被夏江河拉回去切片研究。

所以,他只能通过其使用的方式,来进行解答。

在古代(商周时期),炊具和食具品种众多。

因为古人讲究礼制,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以会按照具体的使用的场景和需求,来细分化。

诸如鼎、簋(guǐ)、鬲(lì)、甑(zèng)、釜(fǔ)、甗(yǎn)、簠(fǔ)等等。

其中多数人相对熟悉一点的,便是鼎了。

鼎在当时是主要的炊具,主要应用于煮的功能。

到了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鼎逐渐演变了陪葬品,篆刻铭文来标注主人身份,最后演变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香炉,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稍微对三国或者古诗有所研究的人,会对釜(fǔ)有所了解。

曹植七步成诗中“豆在釜中泣”便描绘的是这种炊具。

但无论是鼎还是釜,其大致的烹饪方式,皆为【煮】。

从烹饪技法的角度来看,二者皆是充当了“煮锅”的作用。

但眼前出现的这件青铜器,却有了本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