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援军到达(2 / 4)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507 字 1个月前

河东守王稽和河东丞郑安平承担着主要的行政责任。在得到征兵命令后,王稽将河东的全部刑徒都集中到汾城边上,河东已经收上来的粮食也在多个县制成炒粟,装上驮筐,准备随部队运往前线。

司马靳带着自己的亲营也来到河东建立指挥部,白起的亲营士卒也前后脚到达河东。在司马靳的亲自参与下,白起的亲营士卒被任命为两万河东刑徒的军官。河东的人口来源复杂,有故魏国的遗民,有迁移过来的秦罪人;原平阳的韩人,在与故国失去联系多年后,不明不白地成了秦国人,犯了秦律,也被治罪,自己还莫名其妙;河内南阳居民多是三晋人,以商人和工匠为主。相对而言,迁移过来的秦人比较能遵守秦法,刑徒的比例较少,刑徒中的大部分都是晋人。二万人只有两千五百名指挥官明显不够,又从河东的爵士中抽调了一千多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十月底,司马靳报告说河东的部队编组完毕。随即咸阳方向发来指示:由于邯郸战事紧急,河东军不必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即命军尉郑安平为将军,先行前往邯郸,统归王龁节制!郑安平即将两万人分成三部:前部五千人为前锋,后部五千人为后卫,均为作战部队,中间一万人则牵引着从河东各县征发上来的牲口驮的炒粟,从汾水之滨,踏上太行山道。由于牵挽的牲口多,装载的炒粟多,郑安平一行花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上党。

上党邑民,一半都出征邯郸。由于劳力不足,上党全境田园荒芜,粮食收成十分不好。又由于女性不足,炒粟的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一年来,上党尉李冰往来上党与邯郸之间不知道凡几,开始是支持王陵,后来是支持王龁。他率领的一万运输队,把无数辎重输送到前线。郑安平率军到达后,与皮绾、李冰见了面。他们在河东曾经共过事,算是老同事了,今日相见,自然唏嘘不已。

皮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着支持邯郸作战与上党生产的两种任务,但似乎哪一样都很困难。咸阳再次向上党征兵一万,但上党哪里还有一万兵可征呢?最后,郑安平道:“上党尉所领一万运卒,乃所征也!”于是郑安平把那些牲畜交给李冰,让他运往前线。自己把部队留在上党休整,自己则随李冰下山赴邯郸,向王龁报到,请示作战任务。

十天后,李冰和郑安平将炒粟送到武安,秦军士气大振,万岁之声四起,引得武安城内的赵军也探头观望,察觉到应该是秦军的援军到了。武安城处于断粮的边缘。由于李崇见机早,仗着与秦军的互不侵犯的默契,早在几个月前就实施了日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