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强攻不遂(2 / 4)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832 字 1个月前

赵成和三名五百人将商议,下一次秦军上岸后,自己可以仗着兵力优势,以方阵牵制其力量,一营奇兵协助,一营奇兵则迅速冲下河道,驱赶弓箭兵,然后从背后夹击秦军的方阵。计议还未完,秦军的第三梯队已经冲上河岸。

赵成驱动三营向前进发,却有意放缓节奏,让秦军攻得深一些。自己的方阵并不与秦军发生猛烈的撞击,而是用长矛、戈戟等抵住秦军的盾牌后退,与他打僵持战。这种僵持特别消耗士兵的注意力,在他们全神贯注于前面的目标时,一个营已经越过他,向河中冲去;另一个营则越过他,绕到秦军的后面。本来秦军的侧后有弓箭兵掩护,但这时赵军的奇兵下了河,弓箭兵立足不稳,稀稀疏疏地**几箭后,回身便走;而埋伏在隐蔽处的赵军弓箭兵则向秦军射出箭来。

由于有廉颇派来的一百弓箭兵加持,这一拨箭特别猛烈,一下子有十几人中箭倒下。等看到赵军出现在自己身后,秦军再也无法保持战斗,掉转阵形,一阵猛冲,冲回河中——当然,没有忘记把受伤的同伴拖回去。

赵军战术的改变似乎震慑住了秦军。秦军本来已经下水的第四梯队掉头上岸,不再发动进攻。赵成也连忙收拢部队,严阵以待。三个营的五百人将聚到赵成的身边,对刚才的战斗结果非常满意。不仅是因为打赢了,而且还找到了打赢的方法:只要秦军还用以前的那套战术进攻,自己用这套办法,可以确实地对秦军形成反击。

秦军似乎也了解到这一点,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没有再发动进攻,列队到太阳西下,就收队回去了。

一收兵回营,廉颇立即把各千人将招集到自己的大帐中,重点介绍了今天的战斗,对赵成临机想出的战术大加赞扬。

利用优势兵力,硬插秦军的身后,而不是在正面和他僵持,这打开了赵军的思路。另外,隐蔽在秦军身后的弓箭兵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秦军的损失几乎全是由他们造成的。当然,这么做赵军也有损失:绕到秦军身后的部队要在一定时间内承受秦军弓箭兵的打击,只有不怕死地迅速突击,才能完成驱赶秦军弓箭兵的任务。总结了这几点,廉颇随即要求各千人将根据自己部队的情况,调整作战方案,重点是突击秦军的后方。“汝等之兵虽非千五百人,然亦倍于秦,击其侧后,亦当成功!”廉颇最后总结道。

赵成的战术动作早已经被各千人将看在眼里,他们也不是笨人,在得到廉颇的指点后,各各心有所悟。鉴于赵成这几天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廉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