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狭路相逢(2 / 4)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566 字 5个月前

力。

前军三阵向纵转横,以宽大正面向西路军压下来,他们抓住西路军盾牌少的特点,一路以箭矢逼退秦军。但当秦壁中的秦军击溃赵军后,他们立即停下脚步,调过头来,向赵阵冲突过来。他们大喊大叫着,漫山遍野、散乱无章地冲过来。赵军连续几次射击,由于秦军阵型散乱,杀伤力不大,秦军转瞬就杀到阵前。赵军按惯例从盾牌之间伸出长矛和长戟,加以阻拦。秦军多是长竹竿,前面装上戈头,又长又轻便,抡赶来,猛力砸过来,或者砸在盾牌上,或者砸在兵器上,无论砸到哪儿,哪儿就会出现一个空当;竹竿顺着空当伸进去,猛力抬起,或者挑到人,或者挑到兵器,或者什么也没挑到,进半步,再次猛力砸下。就这么简单的一掀一砸,赵军的阵型竟然就被搅开了几道裂缝。当然也有搅不开的,秦军被伸出的长矛或长戟刺倒;而那些被搅开的地方,就会有好几名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不多久,赵阵被分割成了几块,各块阵型本身还保持着完整,阵型前面倒下了不少秦军;但更多的秦军则企图沿着突破口破入,绕向赵军的后背。赵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封堵突破口上。双方在这里拼命厮杀,双方都有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箭矢以这里为中心横飞,带走一条又一条生命。

僵持之间,秦壁内的秦军赶到,一阵箭从后面平射过来,将阵地最后的弓箭兵射倒。弓箭兵是全阵的核心,他们一倒,全军涣散,一哄而逃。

危险时刻,突击秦军侧后的赵军赶到,他们向正在剿杀赵军的秦军射出猛烈的箭矢,然后短兵相接。

援军到达,给了溃散的赵军以喘息之机。他们在大旗的指引下,退到后方,重新结阵,伺机投入战斗。

双方投入到战场的兵力已经接近饱和,双方都没有变阵的余地,只有顽强地正面对抗。楚地秦军与蜀地秦军战法完全不同,蜀地秦军还是常规战法,以盾牌撞击为主;楚地秦军则是以长戈打砸为主。赵括有意识地将弓箭兵调到楚人这一侧,利用楚人盾牌少的弱点,尽量用弓箭消灭楚人。带来的麻烦就是,失去了弓箭的掩护,撞击战屡屡失利。

撞击战以盾牌为核心,攻击部队在盾牌的掩护下向敌方发起进攻,这是秦赵两国的常规战法。但楚人不同,他们武器比较单一,盾牌很少,几乎只是指挥员的象征;弓箭兵基本为什伍长;其他人都是戈兵。这使得他们的战术不看重盾牌的掩护,全凭脚力和运气闪避开弓箭,依靠打砸,打出一个缺口。在没有明显缺口前,楚人的站位不定;一但出现缺口了,周围的人会立即跟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