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直在其中(2 / 3)

生解读先圣经义。

简单来说,便是让墨倾池自由作答,答桉尽量主观随心。

作为他们这一代中最优秀的儒生之一,墨倾池自然能听懂蔺重阳话中深意,稍作思考之后,便开始作答:

“主事所言,学生见《论语?子路》以及《吕氏春秋?仲冬纪》中,皆有记载。

学生认为,证罪并无不妥,但子不该证父,父亦不该证子。

先圣所言之父为子隐,其中所隐乃为子,非为罪,反之亦然。”

《论语?子路》有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而在《吕氏春秋?仲冬纪》中,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楚国,孔子听闻之后,认为这样的诚实不合理义。

“承凛,你如何看?”

只见蔺重阳转头看向夏承凛,这代表墨倾池的回答,在他心中过关了,只是问题尚未结束。

“弟子与墨学弟观点相同,子先证父,却又提出代父受诛,看似是忠孝两全,实则利用自己的父亲两次为自己捞取名声。

其若当真为孝子,便无需证父,既然证父,又何要必提出代父受诛?

说到底,还是不愿意承担偷窃的罪名,与其说忠孝两全,不如说沽名钓誉。”

两人能成为好友,还是有原因的,最起码理念相同,这一点在朋友之间,还是挺重要的。

夏承凛说完后,墨倾池接着说道:“其父之罪状已被揭发,若子代父受诛,其父必会受到乡里众人唾弃,等时间一长,必会因此心生怨恨,最终无非是走向更差的结局。”

随后,夏承凛接着说道:“若其选择证罪而不证父,这一片赤诚之心,未尝不能让其父悔过。”

“归根到底,不过是真心使然,问心无愧,应了先圣那句直在其中,至于结果,有时并不是那般重要。”墨倾池总结了他的见解。

就像平行时空,墨倾池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寻找邃无端。

夏承凛没有继续接话,因为肩上的责任,他无法像墨倾池那般,说出结果有时并不是那般重要的话语,于他而言,有时反而是过程没那么重要,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这是幼时祖父教他的。

“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粹心殿寻我。”

话音落,蔺重阳之身形化作云气,消散不见。

只留下两册秘籍悬浮在墨倾池面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