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二(1 / 3)

原主与丈夫徐顺祥相差六岁,或许知道这个比自己小的男孩日后就是自己的丈夫,小小年纪的原主对他万般好,徐顺祥也不是感知不到原主的好,两人小时候度过了一段温馨和谐的姐弟时光,没错,在徐顺祥看来,原主只是他的姐姐。

后来徐顺祥渐渐长大,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徐家夫妇思想老旧,本来想要送儿子去私塾读书的。

但是此时新出现的新式学校学费比私塾更便宜,而且新式学校的老师教小孩厉害得很,孩子才学几天就学会了算术,一番计算下来,夫妻二人还是把儿子送到了新式初小,初小一年的学费顶多六银元,徐家在村里还有田地,租出去咬咬牙也就把学费凑出来了,因此原主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就是每天背小丈夫上下学。

徐顺祥读完高小之后,还要继续上初中,如果说小学学费徐家还能勉力支付,那初中的学费就不是这个普通农户可以支付得起的了,县公私立中学的学费在二十到一百之间,除此之外还有书籍费一千多、体育费一百、杂费十到一百,相比起来,学费还真不算什么。

徐顺祥读书颇有点天赋,徐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不愿意让他放弃求学,可中学学费是笔巨款,他们怎么挣?

因为儿子上学的事,夫妻二人多次去县里,这来来往往多了,知道的信息也多了,他们听说在上沪滩有个叫千乐门的歌舞厅,里面的舞女随随便便一个月就能挣到好几百到上千大洋,夫妻二人将主意打到原主身上。

此时原主已经十八岁了,水灵灵一个姑娘,在歌舞厅肯定吃香,就是那个地方鱼龙混杂,女人在那工作会遭到歧视,不过这有什么,儿子有出息之后,把原主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休掉就行。

说做就做,夫妻二人打算变卖一些田产,一家人往上沪去,儿子也在那求学。

十二岁的徐顺祥对原主还有点真心,不同意父母将原主送去学舞,然后到千乐门当舞女的做法。原主也不是不知事的姑娘了,知道歌舞厅名声不是很好,死活不去。

徐母见此,单独拉出原主谈话,说什么徐顺祥学习好,不能耽误他,他日后一定有大造化,另外顺祥人好,有出息以后肯定不会抛弃她,让原主不要死脑筋,她若能供顺祥读书,徐家一家都感谢她。

原主方冬娘想到小丈夫求知若渴的眼神,想到这个家对她好的只有他,最后她含泪咬牙答应。

徐母目的达成,一家人到了上沪,立刻送她去学舞,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原主身上花钱。

方冬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