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深层原因 目的背后(2 / 3)

仙舟退下了。

此时,顾横望着远方变换不定的黑云,心中有很多无奈。

顾横在心中梳理了一下,江阴揭竿抗建虏,目的只有一个:拒不执行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为什么拒不执行“剃发令”?

因为在明代的江阴人特别是士子们看来,“剃发令”严重违背了汉人千余年来束发的习俗,是对儒家思想的严重挑战,是对汉人特别是读书人的严重的侮辱,是欺祖辱宗的严重的不恭行为。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一句话,在江阴人看来,“剃发令”就是满人消灭汉人儒家文化的野蛮行为。

为了维护汉人的儒家文化,江阴人会以死相拼,试图确保儒家文化的独立。

其实,江阴人拼死维护的是已过时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已僵化的“华贵夷**”儒家的民族观。

江阴人拼死不肯剃发的表现,仅是民族主义的表现。ъΙQǐkU.йEτ

民族主义是贬低其他民族文化的,是片面地把本民族的文化视为唯一优秀的文化,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江阴人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自大,其实是明末清初文化危机的表现,是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卑的一种表现,是对文化自暴自弃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大决不等同于文化自信。这也表明,明末清初起,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力最昌盛的,顾横目前所在的这片土地,已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江阴人拼死不肯剃发的表现,也是文化强制力的表现。

在建虏兵未入关前,明人包括江阴人,并不感到文化强制力,因为他们习惯了这种社会,习惯了这种文化,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

可当建虏兵入关特别是占领南京后,江阴人和当时的明人一样,深感自己早已习惯了的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行为规则,已被满族统治者彻底打破。

塔读@

此时,文化强制力就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因而固守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江阴人和当时的明人,把建虏朝廷的“剃发令”视为是对儒家文化的“叛逆”,于是,他们就起来反抗,就起来斗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儒家文化是以人伦为核心的伦理文化,注重人们之间的关系调整,强调名正言顺,强调等级身份,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各有地位,各有职责,不能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