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挣钱路子 未雨绸缪(2 / 3)

后,这些作物才发挥了当初意想不到的作用。

扣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虽然顾横在有了“道天”商行且成为公主后,在北方等常年干旱地区大力推广了这些土豆、玉米和番薯等,可是气候特别恶劣时,干旱时间特别长时,再加瘟疫什么的,这些土豆、玉米、番薯的产量还是要大打折扣的!

还有因为土豆之类的产量其实比较假,含水量很高,而且确实不好储藏,土豆容易发芽。二次加工之后才方便点。

另外人类缺乏的是蛋白质,不是能量。蛋白质是构成细胞框架的基本物质,好比造汽车的钢铁。汽油能提供能量,但是造不出来汽车。

红薯土豆的蛋白质含量很低,淀粉含量高,吃了满满一肚子,蛋白质还是不够用的。小麦和大米、黄豆,蛋白质含量高一些。

顾横记得之前自己让孟仙舟打探到的红薯推广种植的地方的情况,顾横发现红薯确实可以救命,但只是饥荒岁月中用来果腹的杂粮。ωωw.

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红薯从来都不是主粮。在人们饿得吃树皮、吃观音土的岁月,红薯能填饱肚子,缓解饥荒,一旦度过了饥荒,红薯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搭头了,一般都是掺杂在主粮里食用。

孟仙舟告诉顾横,干旱地区的百姓们说,一天三顿大米饭,一辈子吃不厌,但一天三顿大红薯,没有谁受得了。

百姓们说话粗,还有俗语如“一斤山芋两斤屎”“无米再来煮番薯”,说的就是红薯可以充饥果腹,但是不能长久地当饭吃。

所以,还是多搞点钱来!毕竟此时在明朝东南沿海的周边,大大小小的产粮区并不在少数。从最近的越南和占城,再到远一点的暹罗和吕宋,最后是更远的爪哇、南印度和锡兰,都有足够的低价粮食可以进口。

这些地方的外商以前通过参加朝贡和走私贸易这两种方式,将大量的粮食输入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耕地面积偏少的两广和福建,在贸易受限、产量过低的窘境下,依靠进口粮食维持了自身稳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顾横当公主后,通过各个渠道还了解到,到了隆庆开关时期,从月港出发的漳州和月港商船,也分头去暹罗和吕宋进口粮食。ωωw.

大约同时代的走私海商巨头林道乾,也大量从暹罗进口粮食,成为当地重要人物。相传都发展到与暹罗国王歃血为盟的地步。

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