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乌雅现身(1 / 3)

清穿之生活玩家 猫蝶 1171 字 2023-02-27

过了年,前朝发生了一件大事,皇上想要撤藩!

吴三桂拥兵自重,权势日涨,仅云南每年的饷银就达到900多万。“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

其实皇上已经尽力减轻三藩的实力,尤其是实力最强的吴三桂。

康熙二年康熙派内大臣去向住在京城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问话:“当初是因为永历帝盘踞在缅甸,边疆之处事务多才将大将军印授予你的父亲,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如今已经平定,你的父亲还是不将大将军印还回来,是什么意思呢?”

皇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责备吴三桂,吴应熊自然听得出弦外之音,转告父亲皇上的意思。

这还有鳌拜镇在中央的因素,吴三桂权衡利弊,迫于无奈将大将军印上交朝廷,但其实心里很不痛快。

康熙四年,皇上开始裁减兵员,来节省军费开支,下旨命吴三桂与地方督抚商量如何裁减兵员,要节省军费100万两。

不过为了安抚三藩,皇上下旨将清太宗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并且将吴应熊提拔为少傅,并且将耿继茂的两个儿子,尚可喜的一个儿子都封为太子太师。

本来还有所震动的三藩因为皇上的举动又放轻了防备。

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对于撤去尚可喜和耿精忠,大臣们都没有意见,但是对于撤藩吴三桂分歧巨大。

朝中众臣,纳兰明珠大力支持皇上,姜适予虽然不在现场,也上折支持皇上。

但是索额图和马佳图海极力反对撤藩吴三桂,他们认为吴三桂已年纪老迈,不如等他老死之后再行撤藩,以免引发动乱。M.

其实索额图和马佳图海想的正是大部分朝臣的想法,只要吴三桂没有异动何必这么着急。

康熙却坚持撤藩,而纳兰明珠揣摩出康熙坚持撤藩的意图,因此纳兰明珠力主撤藩,并告诉康熙,如今的的局势吴三桂等人是“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

如今皇上提出了撤藩,即使没有成功,一旦被三位王爷知道了,心里肯定清楚皇上的猜忌,怎么可能不反,所以一旦提出撤藩就必须要坚持下去。

纳兰明珠敢在朝堂上公然和索额图唱反调,这让索额图十分恼火,索额图本身就没有宰相的肚量,因此他就恨上了纳兰明珠。

后宫中太皇太后的态度显然是不看好皇上的举动,但是没有明着指出来。只是几次见了都皇上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