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三章 平安府代银券(中)(1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18 字 6个月前

成化十三年(1477),南直隶苏州卫致仕千户申志纠集百姓陈惶等几家私铸铜钱,然后利用该地水路交通的便利,召来商人大量发卖,以货船沿运河南北分销。后来被告发,仍仗着自己前千户的身份,不知收敛。反而大肆收购、买卖生铜,为其他伪造铜钱者提供材料。南直隶苏州府知府刘瑀不得已上书朝廷弹劾他。

另有王原是锦衣卫旗手卫中所军余,也即明代世袭军户中的预备兵。因不愿应役参军,于是便逃往河南归德州,在丁家道口偷偷住下。后来无意中得知,许州百姓宋名、何刚、张刚、赵进、宋鉴、张让、侯名、杜礼等在家中仿造铜钱出售。王原于是到各地收购杂铜,并以此向宋名等民户换取假铜钱。然后将**运往北京,藏在其为官的叔叔王端家中。后又通过叔叔的关系,将铜钱卖给了铺户于祥,结果大赚了一笔。尝到甜头后,王原又进一步扩大生意。与归德卫逃军张五、山东长山县逃民屈升合伙收买杂铜,再到宋名等家换钱,共换得**一万多文。然后用驴子运至北京,仍藏在其叔王端家中。铺户于祥、许宽、陈铭等各以银两来买。结果于成化十四年(1478)八月被锦衣卫校尉察知,捉拿归案。筆趣庫

伪造铜钱最为猖獗的地区是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临清等大运河沿岸府县。这些地区通常是以户为单位建立制造铜钱的小作坊。而且在这些地区,伪造铜钱并不是什么偷摸之事。一般都公开伪造铜钱,大量召集运河客商以银收买。假铜钱的伪造、收购、分销、投入市场在成化年间俨然形成了一条龙商业流程,这些铜钱的精美度比之旧铜钱还要好,要说挖掘机技术那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要说铜钱技术哪家强,南直隶苏杭小钱坊,这些新制铜钱虽然是**,却比旧制的好,因为大量的旧钱有磨损,还有残缺,

当大量伪造铜钱进入市场,导致官方认可的明初洪武、永乐、宣德等朝所铸铜钱及前朝历代铜钱逐渐遭到商户抵制。这也就造成了市场上挑拣铜钱的现象。所谓挑拣铜钱就是商户在买卖东西时,不再接收明初旧铜钱,只以新制造的假铜钱交易,或者贬低旧铜钱的价值,加价买卖。

南、北两京作为明朝都城,社会控制最为严格。即便如此,假铜钱在京城市场上通行的现象仍极为普遍。京城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省份了。

嘿嘿,现在市场上冒出个“代银券”,虽然只局限在西北之地,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你说这是**吧?根本说不上来,没有仿制。你说这是变相仿冒先祖宝钞吧?也谈不上,人家只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