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不一样的万贵妃(2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525 字 9个月前

来,随即说道:“朕早就看不惯这些边关官员动大明根基的事,让都察院、布政司、大理寺从快从重查办,不查出个所以然,尔等就自裁吧。”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凭着一纸文书的下达,很快就把这起案子扩大化了,朝中大臣们从来没见过皇上用这等严词,可谓是气急败坏一样,也知道万贵妃死后,皇上内心就有一股无名之火憋着,就想找个机会发一发,不想绥德郝知府奏折恰好撞在了枪口上。

像各地知府级别的奏折一般不会送进宫的,因为级别不够,都在通政司就解决了,像延绥这样的边关之地送来的奏折,六部会关注一下外,不是鞑靼寇边的话也就处理掉了。这一次不知是哪一位大佬,可能是连日为万贵妃守日累了,老眼昏花之下把绥德郝知府奏折给递了进去,不过最后还有内官这一关把控着,可奇怪的是,这些宦官也是睁眼瞎一样,事后有人说,万贵妃的死对皇上打击很大,怪天怪地怪不得谁,是有人故意为之,帮皇上出口恶气,就挑出这样一份奏折出来。ъΙQǐkU.йEτ

清涧县的马知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清涧这样的地方,会惊动皇上下死手。最后不光是清涧,牵连到了整个延绥地区,这一查可不得了,把历年来平安伯的“事迹”也翻出来了,章子俊人还没有到达京城,八百里缇骑快马在京城内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关于万贞儿的记述,在前面章节中已经描写很多了,在章子俊看来,万贞儿虽为贵妃,却是个苦命女人,先不说上位后的种种霸道行径,有些事要说万氏在后宫霸道,还真不好说,比如《明宪宗实录》《明史》《明实录·万贵妃传》等文献都是后人写的,留给后人对万贵妃的就是独霸后宫、工于心计、残害皇嗣等,最让当朝文人官员痛恨的万贵妃残害皇嗣,原本朱见深要娶万贵妃已经让人诟病,当初封万贞儿为皇后时的场景可谓是群凶而涌,第一是万贞儿出身低微。第二是万贞儿年龄大皇上十七岁。第三阴鸷之谋、妖媚圣上。

这就好比是一个家着火了,眼看着火势要把整个屋全烧着了,等火势灭时发现还好,主体保存完好,只是烧毁了偏屋,当时朱见深也是年轻气盛一气之下,凭着一时的冲动要把心上人万贞儿为皇后的,知道这样做肯定会有来自两位母后及朝中大臣们的阻扰,其实就是想要给万贞儿一个不低的名份,退一步封个贵妃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朝中大臣们一看,封贵妃总比封皇后好吧,也就默认了。

万氏死后,再看后人评价,乃宠冠后宫,权倾内外,窃不知其何术而得此。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