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驭民之术(1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532 字 2023-05-12

这可不是在瞎说,就说说商鞅的观点,他认为天下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愿意做牛做**平民,另一种就是愿意为统治者付出生命的战士,凡是非农法兵的都是舍本逐利的奸民,因该统统打压,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让老百姓感觉外部敌对势力随时过来侵犯,这样才会感觉自己的朝廷是多么地温暖,这样才能听从统治者的指挥,这就是驭民之术,所以说善民治奸民者必乱之,反过来就是说让穷凶极恶者的刁民去当管理者,这些人心狠手辣,又会玩手段,善良的百姓才会听从管理,天下就会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外入内伐,商君书才是治国宝典啊。

章子俊是穿越五百年之人,当然知道里面的许多弯弯绕,就说到了往后的清朝,最厉害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八股文”和“三十三两白银”扼杀了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乃至科技发展、创造力。x33

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进士这个门槛,就能感悟到朝廷治理国家的许多猫腻手法,如果此时你还是一腔热血,忠君爱国,那么想要最进一步是不可能的,就当踩上**运,升官到了六品,接下去再想升一级千难万难,如果这个时候,你充分理解了朝廷的驭民之术,感悟透了“外入内伐”,一切的阻碍将迎刃而解,此时只要看学历、人缘、能力即可。

明朝什么官最大,不是品衔高,而是正五品这个职位,因为在明朝官阶中,不管是地方官还是京官,五品官职全是实权掌握者,比如六大学士,官阶都是五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而且在职仅一人担任。三公、三孤虽然品轶高,一看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只是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权力。

就说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可是权力却在五品郎中手中。户部就更加突显,每个省都有清吏司,这种代表朝廷户部的郎中都是正五品,虽然远在京城的左右侍郎官职更高,可实权全部在这些郎中手里。

再来说说“八股文”和“33两白银”之事,“八股文”主要是针对读书人。为了防止读书人“读书越多越反动”,就利用科举制度,以八股文的形式,把天下读书人全部陷入寻章摘句的“文化陷阱”之中。因为八股文是一种模板化的文章体裁,如果想要在科举中取胜,就只能苦苦背诵,皓首穷经。如此一来,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功夫去思考**上的事情,没有心思再去造反。如此,稳定了士族,统治便能初步稳定。

当然,除了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