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1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774 字 2023-02-27

大灾之年必定会出幺娥之,在旱情的作用下,这些侵入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日子也不好过,肯定会下榆林抢夺,所以章子俊准备练军了,目前兵器厂已经制造出了三百多支燧发火枪,足够组成一支三百人队的火枪营。

这大半年来褚茂林总算等到了这种火器,以前只是看看章勇、章越手中的火枪很是眼红,这一次都装备了,接下去就是操练,才明白了为何这几个月来巡抚大人要求把人员排成三队了,这就是三段击,前排射击,后排准备,最后排装药,交替轮换,可做到连绵不绝。

在褚茂林看来,这种有肩托的火枪做工很是精良看上去很金贵的样子,主要是射程远,三百步外能有效杀伤,大大地颠覆了以往对火枪的认知,在单兵装备上,目前是一个羊皮水袋,腰跨左袋是子弹药,右袋是一枚炸火雷,及一把一尺长的小棱刀,可快装到枪管上当做短茅使用,平时挂在腰间的刀鞘中,这个设计很巧妙。

一大批车架在改装,把以往的车架轮毂装上了滚珠轴承后,拉动更加灵活了,这中“轴承”做工还是很粗糙,里面的滚珠是圆柱铁,做的也很大,为了防止圆柱铁掉出来,外圈还用铁皮封装包裹着,就是这样简单粗暴也比目前直接套在一起的转头强上百倍。M.

现在的铁料只能做成五门炮管,为了节省铁的用料,章子俊只能把炮管的厚度减轻,把原来的管壁厚度减到了三公分,在后部发射药室处包了一个铁箍,这样做的也能把重量减少了不少,长度仍然为九十公分,可是口径把六公分增加到了八公分,这样做虽然射程会近些,如果改装散弹的的话,杀伤力就会变大,以前造的炮可打出三公里的距离,口径变大后,只能减半了,换成散弹后射程又近了些,不过总比火枪打的远,杀伤力是一个面,能打出一公里的话,在目前来说也够用了。这种轻巧的小炮,装上轮子后,一匹马随便就能拖着跑,在章子俊的设想中,这种小炮要造几百门,想想如果面对几千人的鞑靼骑兵对阵时,几百门炮来一个齐射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可惜目前只有五门。

关于炮管的制作法,经过明朝工匠的改进后,跟以往的直接浇铸有很大的不同,炮管跟火枪管的制作法是一样的,分成内外二层,全部采用热熔套管法,结合在一起,因为有土制木头“机床”的最后加工后,炮膛内壁很光滑,炮管外壁也很光滑,看上去更加精良,就是车架全是用硬木制的,车轱辘也是木制的,有点不太协调,显得炮车粗笨,炮很小的样子。

不管怎么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