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讲(中)(2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470 字 2023-02-27

。所以如果不谈早期的方士,单从成熟期来看的话。西汉以后的方士的日常工作基本上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炼丹制药,求仙得道。

二,关于术士的最早记载大约出现在初秋战国时期。《韩非子·人主》中写道:“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可见那时候的术士是替君王出谋划策的。

术士则是源于方士而超脱出来的一个群体。方士会的的术士都会,术士会的但是方士不一定会。术士能够驱鬼捉妖,还能够掌握阴阳之学,观天象、占卜凶吉、预知未来等等。

当时人们觉得术士无所不能,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对于术士的起源一直是个迷,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只知道他们的存在凤毛麟角而且神秘,所以被人们以术士称之。

《史记·儒林列传》有这样的描述,道教之士,儒生中讲阴阳灾异的一派人。再后来,术士又‘拥有’了驱鬼、捉妖的能力。

所以,成熟时期的术士职能可以描述为:观阴阳看风水,驱鬼捉妖。

三,道士最早指的是那些有道德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期也还是这个意思。其实是从方士演变过来的,道士始于汉代,历史上第一个道士就是张陵,他在东汉末年创立了五斗米道。道士追求的是精神和肉体完全和谐统一的“与道合真”的境界。

董仲舒的《春秋繁霜》中写道:“古之道士...固守一德”,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后来道士发展成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了。炼丹、行医、看相、占卜、修炼、驱鬼等等几乎是什么都会。二个字“全能”。

从以上三点可以总结出方士是最早的起源,后来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一部分擅长出谋划策的方士分化出来,就成了术士。到了秦朝时,因为焚书坑儒事件,术士难以生存,所以渐渐又干回了方士的老本行,但是仍然叫术士。到了汉代佛教的兴起更是压缩了这些人得生存空间,所以术士干脆就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组织,于是道教兴起。一句话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的必要改变。

说这些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明朝皇帝为何信道、崇道、尊道了。到了后来嘉靖皇帝干脆自己入道,自封了三次道号:第一次自封为“凌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第二次为“九天宏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第三次为“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反正一次比一次厉害,名字也特别长。ωω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