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上任后的骚操作(下)(2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18 字 2023-02-27

同事凑钱,“醵金为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市舶司副使罗伦,家里十分贫苦,来客人时,妻子要去邻居家借米。广西道御史刘准的工资太低,养不起妻儿,于是向同事、上司们借钱借米,后来刘准病死,家里根本还不起。还比如山西巡抚秦铉为封疆大吏,自己的妻儿老小居然经常吃不饱。在明朝,清官大多是这样情况。

明代的官员经常得不到工资,一个正常的一品大员,一年的收入居然只有不到200两银子。底层的官员月薪基本上是一吊钱,一斤胡椒,甚至还有一袋棉花就解决了。这样的背景之下,明代的官员可谓是穷到了极致,而且朝廷的收入也可谓是非常的低。如果把它与宋朝的经济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很大的问题,宋朝一个看门的官员,一个月的收入也能够达到1万到2万左右,而且一个6品以上的官员,月收入都能达到20万。

堂堂的大明王朝据记载,至少有2亿两白银流入到了明朝,为何就是这么的贫穷,根本留不下钱财,而这些钱财都去哪了呢?原来那些钱财都流入到了一些其他的地方,整个明代的经济早就已经出现了某种畸形的变化。

第一个流入的方向就是底层的富商大贾,虽说朱元璋当年就已经规定了,商人不允许干预**,商人不允许穿绫罗绸缎,但是明代出现了**萌芽的现象,而且明代的纺织业大规模的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产业逐渐被商人所垄断,而且把大量的农民进行转化,让他们由自耕农变成了佃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商人,大规模的收敛钱财,避开了商业税,避开了农业税,与官府勾结大规模的赚取利益,从最开始的盐铁酒,朝廷的专营到后来的官府与商人的合作,到后来商人大规模的侵吞公款,导致财富流入到了商人这边。

第二个流向就是官员们。明代官员的俸禄低得可怜,可是绝对不会让自己过苦日子的,以当年苏松浙的棉纺织为例,官员们疯狂的与商人勾结,通过吃回扣,还有各种免税进行利益分割的做法,结果在嘉靖年间,200万匹丝绸居然有100万匹被官员们给私吞。而且除了丝绸以外,各个地方的盐税铁税还有茶叶税,大部分都被官员一层一层的给吞了,最后整个明朝收到的茶叶税只有区区五十两,没错,就是五十两。

第三个流向就是那些所谓的贵族还有王爷们。虽然官员与商人们大规模的攫取利益,但是朝廷的财政税收根本还是在土地税上,因此只要土地能够收上税来大明王朝其实还是有钱的。但悲哀的是,土地税和农业税其实早就已经被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