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刺探火药者死(2 / 3)

大唐闲人 疙瘩 1325 字 6个月前

方势力的细作。

让李二感到震怒的是,不但大唐周围的藩国派来了不少细作刺探火药的秘密,就连大唐国内一些地方势力,比如个别世家门阀,也在试图暗中刺探**以及生产技术。

这就让李二不能忍了,当即便下旨查抄了几家试图刺探火药生产配方的地方门阀以及世家,直接给他们扣了一个意图谋反的大帽子,着实斩下了不少人的脑袋,把不少这些人家的女子没为了官奴,发入了教坊司之中。

李二甚至当朝下旨,任何刺探火药秘密之人,皆以谋反论处,而且比起家中私藏甲胄、强弩要更加严重,一经发现,杀无赦。

如此一来,才震慑住了大唐国内一些世家门阀以及地方豪族意图刺探火药秘密的企图,让长安城消停了不少。

但是对于藩国派来刺探火药秘密的细作之事,李二的旨意并没有什么卵用,只能再次加强对火药工坊的监控以及那些接触火药生产人员的监控,防止**以及生产方法泄露。

为此百骑司甚至按照徐淼的建议,专门成立了一个反谍部门,围绕着重点保护的各种技术进行反谍工作,通过钓鱼执法,放出一些假的**,钓出了不少藩国派到大唐的细作,狠狠的坑了一些觊觎**的密谍,这才让长安城充斥的密谍消停了很多。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唐的火药生产规模在不断的扩张,吃到了火药在战场上的甜头之后,各军都要求装备火药弹和火药,战争对火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李二也通过这次远征高句丽之战,切身体验到了火药武器的厉害,所以不遗余力的拨款增加火药的生产。

到了贞观十三年下半年的时候,大唐的火药产量已经高达年产数十万斤的程度了,听起来这个数量确实不少,但是实际上在徐淼看来,这不过就是几十吨的产量,放在后世随便一个小规模的工厂,也就是几天或者十几天的产量。

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产量已经是相当可观了,毕竟硝石这东西要从蜀中一带开采,开采之后再运至长安进行提纯,才能用来生产火药,而中国硝石矿本来就比较少,这就更加让徐淼渴望能赶紧打通美洲航线,到南美洲后世智利的位置找到硝石矿,那样很长时间,大唐都无需再受硝石产量制约而头疼了。

不过即便是眼下几十万斤的产量,对大唐来说也已经够用了,自从大唐灭了高句丽又在松州大败吐蕃大军之后,周围的那些藩国都又对大唐恭敬了许多,进贡的贡品都比平时多了很多,更是很少再出现有不开眼的在大唐边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