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欣欣向荣的杜曲镇(2 / 3)

大唐闲人 疙瘩 1329 字 2023-02-13

水泥垒就而成,比起用黏土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垒出来的要结实的多。

这样一座高达二十多米的烟囱,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随着逐步建成之后,居然成了杜曲镇这边的一个景点。

不少人没见过这种高大的烟囱,像这样高大的烟囱,还是第一次出现,以前也类似这样的建筑,也只有一些寺院的佛塔,所以引得不少人纷纷驻足观看。

甚至不少人慕名而来,在潏水河上泛舟,坐在小舟上看这座高耸的烟囱。

甚至有的佛信徒还把这座烟囱误认为是一座佛塔,误传之后,有信徒以为这里又建了一座大寺院,于是不远百里的跑来拜佛。

老远一看到这座烟囱,就遥遥跪拜,等跑到地方才发现,这哪儿是什么寺庙呀?居然只是一个砖瓦窑!

那所谓的佛塔,也根本不是什么佛塔,而是一个巨大的烟囱,于是立即晦气的吐着唾沫,骂骂咧咧的回去了。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试烧阶段,六月中旬的时候,终于在徐淼的主持之下,第一座新式的轮窑正式点火。

很快高大的烟囱上面,就开始冒出了滚滚的浓烟,而砖瓦窑所用的染料,也不再是一般砖窑用的柴禾,而是全部采用了石炭,也就是煤。

这段时间随着码头建成之后,有卖石炭的商贾,开始一船一船的将石炭通过渭水再转入潏水,送到了砖瓦窑专用的码头。

码头上有民夫专门从事卸船的工作,把石炭从船上卸下来,运到砖厂之中的料场露天储存起来,现如今已经储备了一座小山般的煤堆。

砖厂也招募了一批乡民,开始在砖厂做工,和泥制坯,在宽阔的晾晒场将砖坯晾晒干,准备装窑烧制。

砖厂的建成投产,也带动了周边的乡民们有了一种新的副业,那就是编织草帘,卖给砖瓦厂,用来盖那些制成的砖坯,以防一场大雨下来,制好的砖坯就变成了一堆烂泥。

砖瓦厂开的收购价格也很公道,还直接现钱解算,不拖欠老百姓的货款,只要草帘合格,就直接照价收购,童叟无欺。

这样的买卖,让周边的百姓很是欢喜,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挣钱的门路。

老百姓的劳力其实利用并不算充分,农忙的时候很忙碌,但是农闲的时候,这些农村的劳力就无事可干。

现如今有了编织草帘的活儿可做之后,这些闲散的劳动力便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蝗灾之前,潏水河畔两岸生长了很多的芦苇,以前这些芦苇随便长,也没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