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国统区的年(2)(2 / 4)

锣打鼓,好不热闹

郑老爷已经等不及要纳十三姨太了,菜花除夕夜走进郑家,刚过初一,就要急着办喜事,入洞房。

远近十里八村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以及官面上的人物,都被他请了过来,真正的高朋满座,富贵盈门;

郑家老爷郑强68岁纳十三姨太,枯木逢春,这样的喜事,让他红光满面;

难得的在大门外开了粥棚,熬了几锅清得见底的薄粥,只要过来道一声贺的穷苦人都能得到一碗粥和一个小红薯,据说要连续施粥三日,这事已经惊动了镇长。

“郑乡绅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啊,施粥三日,这得救活多少乡里?

敝人作为全镇的父母官,特送来锦旗一面以表彰郑乡绅的善举!”

郑强一听顿时激动地站起来感谢父母官的厚爱,并当场表态向**的抗战大业捐赠粮食一千斤,银元五百块。

这些其实都是必须上交的保护费,这个场合说出来,双方都有面子。

花花轿子人人抬,官面上的话不要太当真,都是以抗战的名义要钱要粮,但真正又有多少用到抗战上呢?

层层中饱私囊,用于抗战的十不存一,这才是国府的现状;

上有所行,下有所效!

高层从苍鹰国弄回来的那些抗战援助,九成以上都被四大家属截到私人账户里去了,真正到了前线将士手中的九牛一毛。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前方将士一日一顿稀粥,后方达官贵人夜夜笙歌。

在中原省,很多老百姓甚至帮着鬼子赶走遭殃军;

在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

“水旱汤蝗,中原四灾!”

靠名声烂到大街的遭殃军打鬼子,还是算了吧。

郑强只是一个小小的地主,靠着欺压百姓,巧取豪夺,攒下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纳个十三姨太,镇长都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凑热闹,嘴上说着自己是全镇老百姓的父母官,漂亮话说的一套一套的;

对像郑强这样的地主老财为祸一方,视若无睹,反而还给其发锦旗,这样的**能得民心也是见鬼了。

只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天晚上,菜花在洞房内用一把剪刀结束了自己十四岁的生命,这是她对这个吃人的社会最后的抗争!

当郑强酒足饭饱,哼着小曲走进洞房,准备一朵梨花压海棠的时候,只看到一地的血红和一具惨白瘦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