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劳工(2 / 3)

柳镇后我们每人发30斤粮食!”ωωw.

楚雄的话顿时让下面的人炸了锅,各种想法的都有,华夏的人乡土观念非常重,能回家的哪怕是沿途要饭都想回家。

最终有一大半人选择了回家,只有不到两千人愿意跟楚雄回柳镇根据地,这些人很多都是无家可归或者家离得太远的人。

韦振宇选择了跟楚雄回柳镇根据地,因为他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有关柳镇的报道,他决定跟过去看看再说。

很多人其实也抱着这种思想,跟着八路军至少不会让饿死,领到30斤粮食后再说。

楚雄的心思则是先把人带到根据地再说,他相信会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的,特别是那些战俘,他们当兵当习惯了,已经没心思回家种地的!

一天后,终于回到了柳镇根据地,一个一个早就饿的脱力了,要不是有一个念想支撑着,很多人都坚持不到陈家岭。

一天前高万诚就收到了楚雄的电报,为了让劳工们少走几十里地,高万诚发动根据地群众将锅提前搬到了陈家岭,浓浓的热粥提前就熬好等着了,由于饿的太久,第一顿只适合吃流食。

当饥肠辘辘地劳工们闻到香喷喷的粥香味,一个个喜极而泣,终于有救了!

韦振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碗粥给收卖了,那浓浓的麦香味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是生命的气息!

一个为了让劳工提前吃到热腾腾的粥,而将粥棚开到几十里地之外的部队绝对是值得他效力的,他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跟他们一起打鬼子。

楚雄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碗粥能换来一个武器制造专家,当然这是后话。

这一顿粥不仅留住了韦振宇,同时还让大部分劳工选择留在了柳镇,一部分战俘选择加入独立营,老营又增加了800多“新兵”;

这些可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只需要在老营培训半个月,让他们学会独立营的战术体系,这些人就可以直接补充到守备连里了。

其他人分散安置到各个村里,每个人补贴30斤粮食,他们可以选择开春前租种地主家的土地,只需交5成的地租就行;

住的问题由民兵连帮忙建造简易土屋,夏收前的口粮可以找根据地**借,不收取任何利息,等夏粮收获后慢慢还给**就行。

也可以帮地主家做散工,赚一些口粮,根据地不养闲人,如果一味地免费供应粮食,只会养出一群懒汉,这是楚雄不愿看到的。

韦振宇没有等到楚雄三顾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