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盐商与海运(1 / 3)

“还是额涅的动作快,”三阿哥道。

“那是当然,”九阿哥鄙视的看了眼他的哥哥们,“总比你们在这里只会动动嘴皮子强多了。”

三阿哥瞥了一眼九阿哥:“你的**不想要了是吧?”

九阿哥下意识的揉了揉**,“你们除了会打我**,还会干什么?一群莽夫。”

这话有点惹众怒的意思。

五阿哥叹了口气,连忙说道:“闭嘴。”

他怕自己慢一步,这个弟弟就被“五马分尸”了。

九阿哥一脸不忿的坐了回去。

“实力很难提升,那经济上呢?”四阿哥道。

其他人眨了眨眼睛,说道:“你的意思是?”

四阿哥轻轻的吐出一个字。

太子和其他几位阿哥都吓了一跳,“小四,你胆子真大,也不怕把自己搭进去?”

盐,小四还真的是切中要害。

蒙古那边,还真的就缺这个。

只不过,官盐都掌握在“盐商”手里,而小四说的,应该不仅仅是官盐。

四阿哥摇摇头:“靠我不行,这事非比寻常,若不是没有别的法子,我提都不会提。”

太子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小四,你放心就行,这个法子无论用不用的上,怎么用,有事,有二哥在呢。”

说完,太子看了看其他人,表情一肃:“你们,最好就当没听见。”

众人点点头,知道‘盐’这个东西,利益太重,不是他们皇子想撬就能撬的动的。

大清的盐法所采取的“纲商引岸”制,说白了就是朝廷没有太多的力量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所以倾向于采取“包”的形式,抓住实力雄厚之人,责成他们承包到底。

这也就有了“盐商”。

盐商手握垄断经营权,牟取暴利,而朝廷和官府也可以利用他们增加财政收入。

听起来好像双赢,实际上,苦的却是百姓。

他们出宫在外,不止一次见到百姓因为吃不起盐或者说买不到盐而生病,归根究底,就在于朝廷“盐课”的弊端。

朝廷为了加强对盐课的征收,设置了各种机构和官员,可他们却往往把盐商视为自己钱袋子,明勒暗扣无止无休。

因此,盐商的负担还不止于行盐纳课,还要承受官员的额外盘剥,为了获取利益。

这一状况,到雍正皇帝时期才好一些。

可到了乾隆皇帝时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