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运河之上的沉思(2 / 4)

延续与壮大。只要族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瓦剌未必会继续臣服,他们极有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兀良哈,背叛大明。

大明不可能成为令世人胆寒的屠夫,不分青红皂白,对一个投降的大规模族群进行无差别的屠戮,现在大明与瓦剌之间已不存在明争,但暗中的角力不会少。

文化输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游牧民族的改造,这是一个嬗变的过程,没有数十年之功做不到。而想要控制草原,就需要靠近草原。

除了草原的考虑之外,还有西部边疆的控制,大东北的控制,这些是薄弱之地,也是不能不加以控制的地方。

倒是南方,本就趋向于安稳,在解决了土司问题之后,在朝廷不过分盘削百姓的情况下,南方基本上就没出现过大的问题。

至于远航之事,大明依旧可以选择金陵作为一个中心,同时打造广州、天津两个远航大港。

迁都北京利控四方。

北京周围的平原已在开垦,东北大粮仓也在不断扩大,依托水师海运与大运河漕运,北京物产保障不存在任何问题。

他日将混凝土道路、铁路铺筑开来,大明将是另一幅光景。

朱允炆沉思着。

迁都的船队浩浩荡荡过了长江,于扬州进入京杭大运河。

若按照正常航船,至北京最多不过二十日,最短只需十五日左右。但因为此行还带了大量京军随行,而这些京军主要是骑行与步行,这就限制了行程速度。

一日六十里,需要一个月方能抵达北京。

两岸军士护卫,沿途更有无数百姓围观。

此行漫漫。

礼官为了彰显皇室的威严,希望朱允炆穿上龙袍出现在船上,结果被朱允炆拒绝了,搬个家,不至于这么张扬……

董伦无语,同意用大驾卤薄的是可是你,现在说张扬。

忽悠不了朱允炆,董伦又去忽悠朱文奎,这次学聪明了,干脆不说换衣服的事,直接将朱文奎拉到甲板上说话。

岸边的百姓看到官员恭恭敬敬对一个少年,谁还不清楚他是太子?

朱文奎后知后觉,等晒了半天太阳才明白,这群礼部的家伙将自己当猴一样让人观瞻呢,索性以肚子不适跑了。

一日一段路程,待在船上实在是无聊的紧,朱允炆几次想下去看看,都被官员劝阻。

一晃十几日过去,船队抵达了徐州,行程过半。

一匹快马奔至徐州码头,送来一份紧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