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不设陪都,不留班子(2 / 3)

对迁都?

自己不是太祖,北平也不是凤阳,自己绝不允许北平成为烂尾楼。

朝会。

朱允炆拿起一封封奏折,目光冷厉地看着众官员,冷冷地说:“迁都乃是国策,多年前已是定下!眼下迁都筹备刚起,你们就站出来反对,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理由充分,浑然不将国之根本、国之大利放在眼中,满是个人私心!”

“朕不管你们上多少反对迁都的文书,也不管之前是谁反对,自今日起,谁反对迁都,那就留在金陵,留在南方!朕意已决,迁都势在必行!一应筹备加速,各部遣官分批先行,国子监、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等,也分批前往。明年入秋,朕入北平!”

不容反对,不容商议。

面对强势的建文皇帝,百官实在无法反驳。

随着四方战事接近尾声,一场又一场大胜利,一个又一个强敌被打败,建文皇帝的威望已是如日中天,这让他也更多了几分武断与果决。

反对迁都,留在金陵,那就意味着从京官变成了地方官,远离了权力中心,这对一干官员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

武英殿。

太子朱文奎,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户部尚书夏元吉都在。

杨士奇面对有些愠怒的朱允炆,表态道:“皇上,朝中支持迁都者毕竟是多数,反对者更多的是一些御史、给事中与主事等,难登大雅之堂。据臣所知,六部与内阁态度一致,坚定支持迁都。”

朱允炆微微摇头,目光冷厉:“御史偶尔站出来一两个反对正常,可站出来二三十人一起反对,那就说明有人授意,想通过这种联合上书的方式改变朕的意志!”

解缙与杨士奇对视了一眼,解缙走出来说:“迁都势在必行,顺之者荣。皇上发了话,想来他们不会再反对。只是臣有一事,还需皇上定夺。”

“讲。”

朱允炆沉声。

解缙直言:“迁都北平,对南京损伤必是不小。先前虽有弥补之策,以造船产业为支撑,并保留南京国子监,然这些举措依旧不够。臣恳请将南京定为陪都,并留太子居于此,一来安稳民心,二来有个皇室之人照料南京,三来告知天下南京仅次于北平,地位仍在,四来南京位置极是重要,是太祖开国之地,当保留一定文武官员、军士照管皇城……”

朱允炆摆了摆手:“大明不需要陪都,太子也不需要居留南京。南京皇城只需留守一些年老宦官、宫人,一批亲卫便是,至于六部、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