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衡文标尺是这样的(2 / 4)

之。”

然后将试卷放至一旁,有人会转呈给主考试官。

“这都什么文章,圣贤书白读了!”同考试官都给事中张悦愤然提笔,写下:“理不明,义不精,罢之!”

这份试卷基本上没希望了。

当然,一份考卷往往需要两个同考试官审阅,若意见一致,那这位哥们也只能落榜了。

若出现了分歧,还可以再加一位同考试官,或直接交给主考试官来定夺。

杨士奇弯腰,捡起了这一份试卷,仔细品读之后,不由皱了皱眉,看向张悦问道:“此作为何罢落?”

张悦给杨士奇拱手作礼,直言道:“此经义乃是一匡天下,孔子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注释为‘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无论孔圣人还是朱熹之言,皆认为管仲有功而无罪。然这位举子文章,竟言说管仲有功且有过,功大于过,如此不明是非,违背圣人教诲,如何能留?”

杨士奇皱了皱眉。

管仲功过,是一个很棘手的认知问题。

春秋时期,齐襄公身边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另一个是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

齐襄公被杀之后,公子纠与公子纠小白都想当国君,管仲为了让公子纠上位,主动带人去截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一箭。

插一句,管仲这个家伙不是眼瞎就是没干过杀人这类活,**箭,好歹上前看看还有没有呼吸啊,实在不行,你再补几箭,砍掉脑袋不就好了。

人家管仲远远的**一箭,看对方倒了,哎,打马就回去了。

这简直是丢了刺杀界同僚的脸……

公子小白没死,先一步回到了齐国,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杀掉了管仲的主子公子纠,没了老板,没人发工资了,管仲却又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成为了齐桓公的宰相。

按照古人的逻辑,你老板挂了,你是要尽忠的。就算是不跟着老板一起喝孟婆汤,好歹你也要发个血誓,一定干掉齐桓公,为老板报仇雪恨才是。

可管仲不仅不报仇,还给干掉旧老板的新老板打工,这就是典型的一身事二主,忘恩负义了。

虽是如此,但管仲对齐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用“一匡天下”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