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辩论开局,三席之争(2 / 3)

杂学,是否可以进入国子监课业。现在,由我来向诸位介绍辩论双方人选、规则。”

“坚持正统,拒绝杂学进入国子监课业的辩论之人,分别是礼部左侍郎陈性善、兵部右侍郎卢渊、国子监司业张智、吏部右侍郎毛亨泰、户部左侍郎卓敬。五位,请登台。”

随着徐妙锦的话,在高台后面久候多时的陈性善、张智等人纷纷出场,皆是官服,落座于东侧。

“主张革新课业,引杂学入国子监的辩论之人,分别是翰林侍读姚广孝、农税总司夏元吉、编修杨士奇与**刚、国子监率性堂监生的吴云。请登台。”

徐妙锦喊道。

姚广孝、夏元吉等人清一色白衣,书生打扮,整整齐齐,登台之后,对众人行礼之后,才有序落座于西。

“少见,姚僧人竟然戴上了帽子。”

解缙轻声说道。

朱允炆浅浅一笑,目光中满是赞赏。

统一服饰,有助表达立场,这是杨士奇所提出的。

白衣,白者,清白也。

隐含意思是告诉所有人,我们是坦荡清白的。

而反观对面,皆是官服官帽,不知道的还以为过堂审问的呢,一股子官味,给人一种以官凌民的压迫感。

压迫感的心理反应,那便是反抗压迫。

虽然只是小小细节,但哪个成功,不是一个个细节积累的结果?

徐辉祖嘴角含笑,对于双方人员的比试,他并不在意,更在意的是自己妹妹徐妙锦的表现。

不得不说,国子监让徐妙锦蜕变了许多,少了顽劣与调皮,多了沉稳与大气。如今的她,面对数千人也可泰然自若,只这份胆略,便胜过无数男子。

“魏国公,妙锦之才,可堪大用。”

朱允炆对徐辉祖说道,目光却始终看向前面的高台。

“皇上,妙锦终归是女儿身,纵有些才能,也难一用……”

徐辉祖谨慎地回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端起茶碗,轻声道:“把眼光放宽阔一些,男女虽是有别,可学问与能力,不看男女。能者上,庸者下,就这么简单。”

徐辉祖连连苦笑,看来皇上打算让徐妙锦继续留在国子监了。

徐妙锦抬手,周围再度安静下来。

“此番辩论,规则如下:双方各选三人,分为首席、次席、三席,依次阐明主张,阐明过程中,对方不得打断,其他人不得发言。主张阐述,每席三十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