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徐辉祖的惊愕(2 / 3)

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到了建文初年,京营规模已达到了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也有三十多万兵马。

“裁军十万如何?”

朱允炆严肃地问道。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

此时不增强实力,如何能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反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也并非是一些家奴家丁,更不是养一群兵爷,朕要的是,能战之师!”

军队**问题,始终是各朝代一个顽疾。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役?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

一群操练都很少的人,凭什么称自己是精锐?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兵在精而不在多!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猛然惊讶,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消化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都可以对京师军队动手,那改日,若是对你们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M.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