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王硕“死”了(2 / 10)

而这只是上层生态。

那些底层或者中层的人呢,则另辟蹊径。

也就是所谓的骗。

煤老板人傻钱多,那我就开始骗。

忽悠煤老板来给自己投资,至于女明星啥的……说句难听的,在最野蛮的时候,可能这部戏的女主角昨天还是夜总会里的**小姐,今天就成了所谓的“在燕京范围内小有名气的”话剧女明星。

什么?

你问为什么是话剧?

废话,煤老板又不看话剧,但人家看电视啊。

电视上没见过,话剧又高雅,想去了解还需要门槛,最适合行骗了。

而忽悠得投资,别管钱怎么花,投资人的目的是达到了。

于是,女主角成小三,导演能拍戏,煤老板身心愉悦。

在90年代初期成为了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

那时候号称“一个电话三万,一顿酒八十,三八两百四,孙子变大爷”,意思就是忽悠煤老板投钱和受骗的过程。

初期的煤老板确实太好骗了。

不过随着时间一点点行进,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觉醒”。

一方面,骗子发现钱没那么好忽悠了。

另一方面,煤老板也发现……当他们给钱不痛快后,娱乐圈的人也暴露出了他们排外,以及从骨子里瞧不起这些暴发户的蔑视。

再无法融入到这个圈子后,煤老板伤心离去。

留下了不知道多少有名无实的诉状和烂账。

这就是第一波煤老板进场时的下场。

而《非诚勿扰》第一部开头,秦奋忽悠范纬的原型,不管是不是说的自己,许鑫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作为“煤老板”的影子。

人傻,钱多,速来。

所以,他从电影开始,就不喜欢。

完全是陪着杨蜜看完的。

他始终不明白……一个老骗子和一个矫情空姐,演出来这种电影是在干嘛?

只能说,这份属于京圈那充满了逗贫、抖机灵的电影风格,他欣赏不来。

虽然不至于“我骗人我有理”、但他就是不喜欢。

这是他对《非诚勿扰》的认知。

而与之相比,杨蜜其实倒还好。

因为她从小生活的这种氛围,对于一些所谓的“大院儿”、“混子”、“苍孙”、“逗贫”的玩世不恭并不抵触,这是属于一代人在一片地区成长的经历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