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八章 通判杭州(2 / 7)

~”

声音洪亮,因着特殊的建筑形制扩了音,荡的老远……

众新科进士们下意识的整理着身上的衣服,抚平着褶皱,而后以王言为首,迈过了大殿打开着的三扇大门的中间正门的门槛。

面对着分列两边千人目光的注视,王言毫无所觉,昂首阔步,直接走到了皇帝高台的阶下站定,顿了几息,听见身后没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想是新科进士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他朗声说道:“己丑科进士,拜官家。”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二百多号人齐刷刷的拱手行礼。

赵祯笑着摆手:“众卿免礼。我朝……”

又是一阵官方的套话,大意是经过了多年的读书学习,终于有所成就,能到这里非常的不容易,并在做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此絮叨一阵,赵祯才让吏部的人开始宣读任命。

这也是为什么,殿试不过只有两百多人参加,阅卷却要这么久。毕竟要确认一系列的岗位调动,以及适合给这些新科进士安排的岗位。

而且涉及到人事的任免,这其中自然有一些利益考量。一个萝卜一个坑,新科进士上位,原来的人就要挪挪地方,这里面的文章太多了,当然需要一段时间来讨论、确定。

授官是从后往前读的,这一手拉期待,这帮人用的也是精熟。

乱七八糟的岗位什么都有,正如结束考试樊楼聚会时大家想的那样,有的人去地方做小官,有的人在中央做小官,有的在政务系统内,有的在军务系统内,有的是实权官,有的却是图书馆管理员,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负责工程、马政、统计等等。

一直到了最后三人,范纯仁被任命为武进县知县,冯京被任为汝州通判,王言则是被授为将作监丞、通判杭州。

当然范纯仁跟冯京也有前边的官衔,不过是比王言低一些罢了,都是大理评事。

宋朝的官名是很长的,比如当朝文相‘推忠佐理功臣、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轻车都尉、平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的文彦博。

王言以后加了馆阁的职,再封了勋爵,还有其他的兼职等等,也是一行都写不完全的……

听到被最后念出的有关于自己的安排,王言有些诧异的挑了下眉。他倒是没想到会给他安排到杭州去,现在看来,他这个被保守派的欧阳修收为弟子的有一些改革思想苗头的选手,很受改革派的待见。

所以出此言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杭州知州是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