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大事将行(2 / 5)

,移民事项无法展开,只先送些粮食物资过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就好,所以朝堂上还有时间吵闹布置。

这一战的战后封赏,当然是吵闹的重中之重。这种灭国大功,肯定是要重赏的,而且还有相对应的军方抬头起势也要遏制,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而且还有王言这样一个首功之人,要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赵佶想要把王言抬起来,但是其他朝臣统一口径,抵死不从。这不是党争,这是保全谋身。朝堂上的人,是大宋最聪明的人,就没有**。从之前的几次事件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赵佶的变化,都感到了赵佶对他们的恶意。王言又是弄掉高俅、蔡京的主要推手,现在赵佶要抬王言的目的不言自明。

都是一个地方混的,更何况王言已经屹立十年不倒,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叫着王言佞臣,但是他们也知道王言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这些年过来,山东、河北两地被弄下来的人太多了。再加上其本身还能文能武,文能使地方安定繁荣,武能带兵灭国。这要是让他同朝为臣,给赵佶当着枪,他们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尽管赵佶想要一意孤行,但是文官的势力太大,他也不好使,害怕着呢。即便复北军和一部分西军将士已经回到了汴京,他也不敢同整个文官集团对抗。杀人没有用,反而还会惹的更大反弹。

所以这想法也就只能作罢,不过却也趁机做实了王言统领复北军这支大宋第一强军的领导权。除此之外,借着这一次的灭国大功,直接给他的散官阶升到了骠骑大将军,爵位更是干到了侯爵,另外还给加了个太尉的虚衔。反正这些都是没有用的,真的随便给,他的权力影响范围只有五万复北军。

朝堂上的事,王言懒的管,但是赵佶已经跟他暗示过,要办人,他想不掺合也没办法。索性就先弄几个地方大员的黑料,直接上折子参他们,朝堂上乌烟瘴气的便跟他没关系了。

现在给了他五万复北军的实际领导权,他当然不会客气。所以没理会朝堂上的事,又一次的开始补充复北军的人手。

这一次就不像之前从无到有那般难,因为在外面打了一年多之后,一起回来的有一万多人,还有之前送回去的,以及当作后盾的六千重骑兵,这就是两万多人。本来还有在军营中一直训练了几年,但是没有达到进入第一梯队标准的几千人,这就已经是三万左右了。

后进来的那些人,只要跟着之前的老兵们一起训练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影响。有老兵带领,言传身教,战斗力也不会差。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