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梁山旅游(2 / 6)

还有其他各种相关的铺子。同时他主营的,又都是赚钱揽财的买卖,有足够的财力倒腾大宗商品。如此全国货物的调动,从中做些手脚,避免赵佶所派过来的人发现,从而暗蓄自己的势力。让他有资源去供养大军,去培养衷心的人手。

看了眼激动的老管家,王言摇头一笑:“确实差不多了,不过今年就算了,现在都下半年了,离过年也没几个月了,再做些准备,先好好过个年。”

“已经十年了,东家,还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下边的小崽子们可都嗷嗷叫了,早都盼着呢。”

“他们我是没看着,倒是你啊,五十多岁的人了,怎么如此毛躁。”

“这是多大的事儿啊,老仆就恨着自己岁数大了,若不然也得提着刀跟少爷去杀人。”

“你啊,就踏踏实实的,十年都等了,还差这一时?”王言摆了摆手,吩咐了一些事,又写了几封信交给他,看着不得准信不想走的老管家,哈哈一笑:“最迟不过一年,去做事吧。”

“哎。”得了准话,王福生转头就走,干劲十足,他觉着还能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的。

知道了具体的情况,心中有了数,王言离开大宅子,久违的出去晃悠了一圈。

要说变化,当然是很大的。人更多了,更热闹了,人们脸上笑脸也更大了,孩子打闹的也更无忧无虑了。但其实也没什么变化,不过是产业又扩大了一些,加大了用工人数,这些都是由此带来的罢了。

现在的阳谷县在不算王家庄的情况下,差不多就相当于后来刚刚小康的乡镇。若是算上王家庄这种世界头把交椅的实业集团,那就该是类似于上海那种经济中心城市。

不过真说起来,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物价,反而还可算是全国最低,便是首都汴京都比不上。这是因为先前弄的那个大宗商品集散地,这里差不多是集中了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多数资源,而南方的货物过来,也是要在这里中转,借着这种便利,这里的东西基本上都不怎么贵。

阳谷县的用工薪资,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却也不少,因为王言定了最低标准,县衙坚决贯彻落实。哪怕是最低,这些人的工资,配合上不算高的消费,一个个活的也是非常滋润。老有所养,少有所学,中间的都有活干,好的三五天能吃顿肉,再不济的十天半月也能吃上。也没有人欺负,没有官员盘剥,算得神仙日子了。

王言无所事事的在王家庄、阳谷县晃悠了几天,无聊之下,突然想起水泊梁山的事。毕竟梁山人马都没了,现在这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