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1 / 3)

想到这里,一种难以形容的愤懑便涌上赵维一的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ωωw.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烦啦低声喃喃,“是岳爷爷的满江红。”

此时的龙文章目光闪烁,

当他听到后一句的时候,

终于是绷不住,眼眶里的泪水瞬间涌了出来。

对于抗日战场上的华国士兵来说,

白了少年头是一种无比奢侈的事情,

为了抵御小鬼子,十几岁的少年便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他们懵懂,天真,怀有一腔热血。

就像队伍里的豆饼一样,

十六七岁的孩子,打过仗,没上过学。

死了也就死了,没人在乎,也没人心疼。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赵维一微微嘶哑的声音让炮灰团众人抽泣起来,

很多人其实没什么文化,不知道赵维一念的是什么,

但中华文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即使没读过书的俗人,

也能被诗词字里行间的情绪感染。

靖康是哪儿,俗人们不晓得,也不在乎,

但雪和耻两个字,他们是明白的,

一雪前耻嘛,当官训话的时候经常说的词。

他们是败兵,对于耻辱两字深有体会。

臣子恨,何时灭.

“臣”说的是当官的吧,“子”或许是龟儿子,**,孙子,

也可能是鞋子或者袜子。

他们在恨什么不清楚,但我们恨小鬼子,

这天杀的小鬼子到底什么时候能滚出华国啊!

贺兰山是哪儿?不晓得哦,

但这山缺了一块,是被鬼子炸的吧。

该死的鬼子,把山都炸掉一块,太狠了!

俗人们用有限的想象力,

感受着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看着眼前一方方坟墓,想起与鬼子兵搏斗时的种种,

还有自己的父母,惨死在鬼子枪口下的兄弟姐妹.

触景生情,不少人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