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二过金水桥(2 / 5)

场,苦思冥想,终于悟出四个字。

法不责众!

三人盗墓,抓了肯定死刑。倘若三十人,三百人一起呢?纵然国法再大,这么多人,如何抓,如何毙?

要说法不责众四个字,确实是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想通这一点,张尽忠干了一件大事。因为这件事,清东陵几乎全盘被盗,如今没剩几个完整的坟头。

他把附近守陵的八个村全部召集起来。

正赶上冀州旱情严重,田里颗粒无收,群众生活艰难。

张尽忠对附近村民煽动道,皇帝是历史上最大的大地主,如今日本鬼子跑了,咱们要打倒大地主,平分财富,推翻三座大山。x33

又说,满清皇帝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现在该让死人把钱吐出来,大家也好拿了钱度过灾年。革不了活人的命,还革不了死人的?

经张尽忠一煽动,人心如水,民动如烟。

周围村庄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人数最多时达两千余人!

就这样,张尽忠拉了许多人下水,对东陵展开地毯式盗掘。派人把住路口,封锁交通,使得这场盗墓案卷入的人数越来越多。

当时外界还蒙在鼓里。

清东陵内,已被搅了个天翻地覆。

凡宗庙的香炉、牌位、门窗、铜花,悉数扫了个干净。捎带地宫金井里,塞的珍珠、小玉石,也都空空如也。

那么多人参与进来,倒霉的不止帝后了。

凡葬于清东陵的阿哥、格格、妃嫔、贵妃,全部开棺扬尸,陪葬冥器一扫而空。这便是建国前,最大的盗墓案!

张尽忠当然不会好心带着村民发财。

他做这件事,主要是法不责众,将来东窗事发,上面没法抓人。

二来,存了心制衡王绍义那伙土匪。只要盗了景陵,他就把王绍义卖出去,自己则混在“群众”里头,借“打倒封建大地主”的大旗躲过天谴。x33

张尽忠和张森一肚子坏水,王绍义和杨芝草也不是傻瓜。

二人也悟出四个字。

叫“鸟尽弓藏”。

杨芝草私底下跟王绍义商量,等盗了景陵,二人就金盆洗手。不过得除掉张尽忠,才能私吞宝藏。

王绍义本就看不上穆树轩那伙人,私底下跟杨芝草结盟。想着把黑吃黑扩大,引军统抓捕张尽忠,来个狗咬狗,他们好趁机转运宝藏。

双方各怀鬼胎,各有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