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幕府山下(1 / 4)

休沐五日结束后,在城外带着老婆孩子野了几天的朱由榔,才算开始料理起正事。

本来大朝会是打算在华盖殿进行的,毕竟那里地方够大

但朱由榔此时正和老婆孩子,在城北观音山游玩,思来想去,干脆也不回宫了。

一来,紫禁城无论南北,或者说这种大规模木石建筑群的通病,就是一到夏天,气温调节功能实在糟糕,这年头也没个空调啥的,都炎热难受得紧。

不然北京那边,明清两代帝王也没必要非得在城外弄别苑行宫,挖人工湖了。

端午一过,正是一年最为炎热的时候,朱由榔也实在不想呆在宫里。

但南京这边虽然气温其实还要稍好些,不过由于只在太祖朱元璋那会儿当了几十年皇宫,故而外围并没有修建像中南海之类的离宫别苑。

朱由榔亦是抠门的人,不愿意大动干戈,花钱在内城凿人工湖,觉得那样耗费太大。

思来想去,干脆直接跑到城北上元门到阅江楼一带,濒临长江的幕府山躲清凉。

传说战国时期,楚威王为了压制南京地区的“王气”,派人埋金于幕府山西麓金陵冈,而使南京有了“金陵”这个城名。

幕府山在后世都还是湿地保护区和景区,风景和气候颇为宜人,尤其这时候,也没有经过太多开发,更是山林清净。

于是乎,朱由榔颇不要脸的鸠占鹊巢,将原本幕府山北麓的永济寺给霸占了,然后皇后王芷,在永济寺的基础之上,从内帑拨了几万元,扩大规模,形成了一系列沿幕府山北麓临江的建筑。

这事大概是光烈五年弄得,由于规模不大,前年基本竣工,后来又出于安保考虑,御前司分设一厢,驻于幕府山,又将阅江楼和北麓连接起来。

建筑规模也愈加扩大,虽然和行宫没得比,但因地制宜,倒是和中南海规模相差无几。

只是相较于宫殿,这些建筑要朴素得多,并没有用过于昂贵的木材,而是效仿江南园林、山寺建筑风格,白墙黑瓦,曲水流觞,配合着幕府山的独特风光,倒是别有一番情趣雅致。

因为这主要是为皇后王芷的喜好建的,王芷出身苏州府士人家庭,毕竟这地方是用作帝后、子嗣们避暑休闲,故而怎么折腾,那都是天子家事,文武大臣们是没法干涉的。

此时正值端午之后,气候炎热,朱由榔干脆就让文武大臣们,一齐往幕府山这边来,君臣就在山林雅致之地,坐而论道。

这也是因为朱由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