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乡校议政(1 / 4)

光烈八年,五月初一

天子下诏,正式答复,允许原川、陕、晋三省总督,兼督理西路军军务,兼光复右军、骑军都督长史,东阁大学士文安之致仕。

并在此之前,加授文安之中极殿大学士衔,并授太傅,赐银万,锦、帛、绢各三百匹,令西安府、成都府、荆州府(文安之故乡)敕建功德牌坊,荆州府、南京敕建宅邸。

御前司仪仗,以三公之礼,礼送归乡。

这个待遇可是真的不得了

其他还好说,什么中极殿大学士,虽然级别高了点,但也算阁臣退休的常见待遇。

主要是这个“太傅”......

注意,不是太子太傅,而是太傅!

这是两码事,太子太傅,从一品,相当于太子的老师,与太子太师、太保,以及太子少师等,并称为“三师三傅”,是一种明代内阁阁臣的常见荣誉。

比如瞿式耜此时就是太子太师。

但去掉前面的“太子”两个字,就显得惊世骇俗了

不难理解,太子太傅,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那去掉太子二字,太傅是啥角色,就不言而喻了......

在有明一代,甚至自唐代以来的近千年间,太师、太傅、太保,就是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没有之一。

《百官志》称其为“三公”,足以表明其含金量。

大明上一位获得如此荣誉的,叫做张居正......

朱由榔对文安之的礼遇,的确是发乎真心,其夫人范氏,加一品诰命,几个儿子,也早已入仕,辛苦多年,总算是能回老家享天伦之乐了。

只是让朱由榔比较头痛的是,文安之卸任以后,他才知道对方身上的担子有多大。

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实在是有些大了

先是四川、陕西、山西三地行政主官,然后是光复右军、光复骑军两军都督长史,以及专门沟通叶尔羌方面的工作。

林林总总,至少得四五个人才够。

财部右侍郎朱继祚调任山西巡抚,都察院副都御史黄景昉,调任四川巡抚,而最为重要的,日后对西域战略有重要影响的陕西,则是直接置了一位总督。

至于人选,也十分出人意料,并非从七部、都察院调取,而是由原光复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出任。

这一任命,是朱由榔经过深思熟虑的,张煌言是明廷文官当中,最懂军事的存在,甚至在军事指挥上,比起军中不少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