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忽闻官军收蓟北(1 / 4)

多尔衮的死,只是北京城光复的最后注脚而已。

几乎在同时,明军主力驶入北京城,经正阳门进入内城。

好在虽然一夜动乱,内城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废墟,但紫禁城保全还算完好,没有遭到太大破坏。

事实上此时的紫禁城已经变成了完全的空城,在明军到来之前,先是多尔衮等人仓皇逃离,被留下的太监宫女们,自然同样惊慌失措,纷纷在宫中裹挟着尚还值钱的细软后,逃离出宫。

故而明军入内城后,没有花太大功夫,便接管了紫禁城防,等候天子驾临。

熄灭的火光,寥寥烟尘,外城十数万百姓都处在某种紧张与惶恐,庆幸和无措交加的情绪中,自天启以来,这座城市发生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无论是当初后金数度破关南下,兵临京师,还是崇祯朝席卷北方的瘟疫,或是后来顺、清又两度易手。

以至于大家总是有一些麻木的,哪怕那已经到来的旗帜,曾经在这里长驻近三百年。

但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只要明事理,对大局有些许了解的人,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战争,终于结束了。

哪怕在辽东,在山西,局部的武装冲突仍然在持续,但当北京光复的那一刻,当多尔衮授首之时。

这些大势滚滚之下的些许杂音,已经恐怕不能再被归于“战争”的范畴,而只是眼下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唯一无可置疑的合法政权,明**的“平叛行动”了。

不只是说历时一年的北伐战争结束,甚至不只是这场从朱由榔于肇庆起兵以来,持续八年,惊心动魄的抗清战争结束了。

而是说,自万历以来,数十年间,让这片土地以及其子民,血流成河、尸堆如山的大动乱、大变局,终于画上了它的句号。

南直隶,苏州府

江南水乡,富贵荣华之地,却也不乏青楼瓦肆

这一天,满腔郁闷的侯方域和几个同样不得志的“好友”,正在城中凌香阁,和当红的玉玘姑娘,饮酒作乐,填诗作词,共襄雅事。

明中后期,民间,尤其是江南,押妓成风,文人士大夫以此为乐,作风轻浮。

乃至于官场之上,也不以此为耻,反而当做风流倜傥的象征。

朱由榔本人对这种事情,其实是比较反感的,他倒是不在乎什么败坏风气,这年头的风气再开放,也比后世差多了。

而是,这些“雅事”背后,所支撑的,是极为触目